|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卡簽證、拒offer,中國人想出國留學越來越難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德國換季的寒冷,李林還沒完全適應。接通采訪電話時,他的聲音還透著一絲鼻音。


李林目前在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攻讀實驗量子計算方向的博士學位。很多留學生都嫌棄德國“有點村”,李林也知道。他所在的加興校區(Garching)位於慕尼黑市區以北約10公裡的地方,他租房的小鎮連超市都沒有,但好在房租便宜。

“我家門口有伊薩爾河,早晨還可以在湖邊跑步,很爽”,李林的語氣裡帶著幾分滿足。在李林展示的照片中,湛藍天空與清澈平緩的河水相映成趣。再次有機會享受這種平和的生活,李林有諸多感慨。




李林家門口的河/受訪者供圖

變得更“佛系”,是他經歷了申博那場持久戰後學會的生存之道。他曾手握7個海外博士的全獎offer,卻因學術審查“被迫gap”了兩年。

回憶起去年7月落地慕尼黑的場景,他仍記得那種壓在腦海深處的緊繃感。“就像神經病似的,到了學校還擔心能不能順利注冊學籍、住進宿舍、簽上正式合同。”

兩年的等待,留下一塊心病。

“現在申請博士,首先考慮的不是實驗室條件或研究方向,沒拿到offer不是失敗,offer差點意思也不是失敗,失敗是拿到心儀的offer卻去不了。”李林的“血淚經驗”,是一路跌撞換來的。

這幾年,因為國際關系的泛政治化、泛安全化,正常的學術交流變得困難。與李林有著相似境遇的學生,還有很多。


劃掉美國,放棄英國

“首先我就把美國從申請名單上劃掉了。”談起申博,李林再次感慨這一決定的重要性。

李林的碩士,是在荷蘭讀的。當時,一位同屆的同學,拿了美國全獎PhD,但簽證被卡,只能重申歐洲。幾經折轉,來到德國,額外耽誤了一年,只能成為他的師弟。


李林苦笑著說:“據說還有人讀到博三、博四,被勒令退學”。

在李林看來,美國的“雷點”是次年入學,且敏感專業只給一年簽。與此同時,還有過海關被“關小黑屋”的風險。李林告訴南風窗,他甚至有留美同學為此退了所有同學群,微信失聯。

即便李林從一開始就成功避開了這一風險,但當時的他沒料到,歐洲也早已不再是避風港。



歐洲不再是避風港/《歸去來》劇照

李林第一個全獎offer來自英國的G5院校,導師是“大牛”,申請過程也異常順利。當時的他,看到倫敦市中區眼花繚亂的租房信息時,內心還有不小的波動。“可以去看大英博物館,去看各種劇場,真的眼饞”,但還沒來得及暢想未來,第一個大跟頭就來了。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