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86年前的魯迅為什麼這樣說?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936年10月,魯迅發表了《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一文,在該文中,魯迅先生提出一句驚人言論“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作為赫赫有名的作家,魯迅先生的言行總是格外引人注意,但他卻提出了如此離經叛道之言論。也正是因為這句話,魯迅先生飽受抨擊。


廢除漢字,這並非是魯迅先生的首創,但正是因為魯迅先生,這件事情又一次走上了風口浪尖。在輿論的浪潮中,魯迅先生依舊泰然自若,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直到文章發表的19年後,魯迅先生的高明之處,漸漸顯露出來




漢字改革背景

鴉片戰爭後,中國對變革的認識逐漸延伸向語文(教育)方面,1868年黃遵憲就提出“崇白話廢文言”,即以白話取代文言;1909年陸費逵就提倡簡化漢字。1911年清朝學部中央教育會議頒布《統一國語辦法案》,辛亥革命後,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國民政府,在胡適等知識精英的大力推動下,都開始著手進行了語文改革。

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便召開全國的“語音統一會”,開始了國語運動。1918年又公布了注音字母;1920年通令“各省改國文為語體文”,並積極籌備“言文一致”的“統一國語”;同年還頒布《通令采用新式標點符號文》。1926年國語統一籌備會發布《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於1928年得到國民政府大學院認可,正式公布。


1935年國民政府教育部一度明令公布《第一批簡化字表》。但是由於當時特殊的歷史環境,這些漢字改革的成效都十分有限。不能說是漢字改革失敗了,但這改革的的確確沒有起到什麼效果,現在絕大多數人甚至都不知道20世紀初期有漢字改革這一回事。當然,改革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諸如社會動蕩、內憂外患。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一切的變革都為後來的漢字簡化,普通話打下了基礎。

早在新文化運動初期,錢玄同等人便開始鼓吹“廢除漢字”,他們聲稱“中國漢字,遲早必廢”。而為了廢除漢字,他們還提出了解決辦法“漢字拼音化”、“改用羅馬字”、“采用世界語”等等。在當時所特定的歷史背景下,他們的主張是為了對付當時根深蒂固的舊思想、文化。為此,他們采取了最為激烈的辦法-全盤西化”。


主張廢除漢字,也代表了新文化運動初期這批知識分子的救國之情,他們想要與舊社會、中國徹底決裂。五四運動時期,錢玄同在《新青年》刊物中發表《中南今後之文字問題》一文。在該文中,錢玄同提出了“廢孔學”、“滅漢字”。他在文章中說道:“欲使中國不忘,欲使中國民族為20世紀文明之民族,必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說及道教妖言之漢字,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



當時,“廢除漢字”似乎是部分知識分子救亡圖存的重要一步,《新潮》一刊,便鼓吹漢字應該用拼音文代替。後來廢除漢字又變為了“廢除文言文,改用白話文”。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3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