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德國: 德國農民自家種的菜,為何可以交給標准化超市賣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有一次旅行時,在巴伐利亞州一個不知名小城鎮郊外超市補給,見到超市門口貨架上擺著一大堆椰菜花,個頭很大。


相比我們平時在德國超市貨架上見到的蔬果,它顯得沒那麼幹淨,根莖上還微微帶著土。

更重要的是,在德國超市裡,你很難見到滿滿一貨架的同一類蔬菜,因為超市一般不會提供如此之大的貨量,更多還是將一個貨架分為幾格,每格有不同蔬果。


貨架旁邊立著個小牌子,打開翻譯軟件一看,原來這些菜花是本地所產。

在地蔬菜,這有什麼奇怪?

可放在供貨標准化的超市,就真的很奇怪。


在農業機械化和標准化程度極高的德國,農民的收成一般都有固定的銷售渠道。超市作為標准化流程的企業,商品的來源也有相對固定的渠道。換言之,大多數商品有著極高的穩定性,你今天來看,這個貨架上賣這些東西,過些日子來還是差不多。




如果你今天來了只能買到包心菜,明天來了只能買到西芹,今天來買了牛奶覺得挺好喝,明天來了就只有羊奶供應,那就不是現代化意義上的超市,而是小農式的雜貨店。

標准化超市當然有很多好處,僅僅從蔬果等農作物來說,它能提供相對穩定的供給。但過於標准化的流程,有時又意味著長途運輸導致的不夠新鮮。但如果過於強調“在地蔬菜”,又往往會因為貨源不穩定導致貨架不穩定。

所以,就有了折中的辦法:以標准化供貨流程為主,但偶爾也接受當地農戶的在地蔬菜。我所見到的這一貨架菜花,就是在地蔬菜。農戶會偶然將標准化供貨渠道以外的收獲,提供給本地超市,超市會代為出售,但也會標明來源。

當然,這類合作往往出現於本土超市,在大品牌連鎖超市裡還是很難見到的。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6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