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莫札特逝世233年驚現新曲:少年純真與沖突對話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逝世後233年後,一首不為人知的作曲9月17日驚喜現世,這個抄本是他青少年時期譜的一首曲子《極小夜曲》(Ganz kleine Nachtmusik),長久以來一直收藏於萊比錫市立圖書館的音樂圖書館之中未被發現。本報專訪國立台灣(专题)交響樂團(NTSO)前助理指揮、現任第二小提琴副首席王昱尹先生,帶您一同賞析這首莫札特跨越時空的「最新單曲」。

這首《C大調小夜曲》(Serenate ex C)約12鍾長,是屬於貝克(Carl Ferdinand Becker)收藏中的一部分,這首弦樂三重奏的副標題為《極小夜曲》,《德國第二公共電視台》(ZDF)報導指出,這份抄本藏於萊比錫市立圖書館的音樂圖書館中,據市府說明,該手稿約寫於1780年左右,但並未署名是誰創作。


這份抄本是在為《克歇爾目錄》(K?chel-Verzeichnis)進行新版編纂工作時所發現的,該目錄由薩爾茲堡國際莫扎特基金會(Internationale Stiftung Mozarteum)負責編寫,被視為研究莫札特音樂創作的權威參考資料。

10歲天才少年創作

根據基金會的研究主任萊辛格(Ulrich Leisinger)表示,莫札特(1756-1791)應該是在10到13歲之間創作了這首《極小夜曲》,如果是莫札特17歲之後,他可能不會再以這種風格進行創作。因此,這首作品很可能是在1760年代中期到後期完成的。盡管無法百分之百證實這是莫札特的作品,但專家強調,所有必要的檢查都已完成,以排除該作品屬於其他作曲家的可能性。


本次《克歇爾目錄》更新不僅揭示了莫札特的音樂天才,還包括他受托改編其他作曲家歌劇的作品。除了這些「代筆」工作外,莫札特還曾擔任過教師。新版目錄首次系統性地記錄了他的教學資料。這首新發現的作品已於9月17日在薩爾茲堡的莫札特國際基金會公開展示,後於9月21日於萊比錫歌劇院演出。

音樂賞析


此曲以三重奏鳴曲的組合譜寫而成,結構洗練,對位清新。雖然每個段落規模極小,但難掩小小年紀之其天才,與可預見之後宏大的發展。透過分析,可觀察到莫札特僅用極少的元素,就達到了極大的時空延展效果,也能看到他承襲巴洛克樂派,以及當下的古典樂派常見的曲式框架中,做出一定程度「突破」「創新」之嘗試:如第一樂章的第二段落,巧妙地運用和聲變化與動機發展,將發展部的規模直接融入了第二大段;第三樂章中部樂段嘗試了與眾不同的下屬調來展開;第四樂章選用了舞曲安插,宣告了這首《極小夜曲》為非典型之三樂章或四樂章安排,而是一種組曲形式的套曲;第七樂章快活的性格,完全展現了未來莫札特個人在歌劇蓬勃發展的開端。

一定要意識到,當時的時空背景正逢德國「狂飆突進運動」(Sturm und Drang),一個強調激進,與個人風格解放,處於文藝形式從古典到浪漫的過渡初期,然而此曲卻保有巴洛克時期的常見樂器組合,也賦予各樂手適當的長音,用以安排可作為即興風格之詮釋空間。

莫札特用他純真的語言,描繪了屬於那個年代,既是沖突、又是復古 - 如同每個人類所處的年代,新舊融合、對話、交織,音樂與藝術便是歷史的結晶。

王昱尹獲德國弗萊堡音樂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Freiburg)指揮最高文憑第一獎、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MDW)小提琴、指揮雙碩士第一獎,曾任職國立台灣交響樂團(NTSO)助理指揮。現任職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樂團第二小提琴副首席。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