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欠債400萬,中國"淘金客"在非洲"翻盤"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第一次踏上非洲,韋林敏感到異常陌生。


簡單的“Hello”後,他往往聽不懂對方說的內容,必須依靠手勢和不多的英語單詞溝通。

韋林敏在柳州市的一個小縣城長大,對他而言,出國本是件很遙遠的事情。經歷了生意的大起大落,他欠下了400萬元人民幣債款。以為走投無路時,有個朋友邀請他去非洲淘金。


非洲商機巨大,一天至少能賺10萬元人民幣。”這句話讓他很心動。

非洲的礦產資源中,最具備誘惑力的莫過於金礦。在加納,生活著很多中國的“淘金客”,他們形成各自的小團體,保護著各自的利益。除去人工費和設備的費用,運氣好的話,年入百萬不是夢。

高回報意味著高風險。不少受訪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至今能在非洲發財致富且平安健康生活的人,都是跨過低谷期、搶劫和疾病的“幸運兒”。

很多親戚朋友得知他們要去非洲時,第一反應通常是安全問題.

“在非洲當地人眼裡,中國人是有錢、有地位的象征。”在非洲生活了半年多的樂磊說,由於外面環境不穩定,很多在企業工作的中國人,多被“圈養”在公司駐地。宿舍、辦公室、食堂和籃球場就是生活的全部。

即便如此,在非洲闖蕩的中國人,所有的風險,也許永遠抵不過一句“好賺錢”。



韋林敏找到了一塊合適的“富礦”。每天的產金量達到200克至300克,一天的收入可以達到10萬到15萬元人民幣

“老本都搭進去了”

為了融入當地生活,韋林敏和朋友們經常去賭場“混臉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結識一些淘金生意人。


其間,他們認識了一個熱情的非洲當地人弗蘭克,對方經常跟韋林敏講如何“挖金”才最賺錢,自稱有十來年的經驗。

在當地挖金,其實是違法的。不過只要有錢,就能找到解決辦法。

韋林敏看中一塊地,大概有六畝。想要占用這塊地,必須交付“進場費”,也叫“打點費”——比如送給縣長、鎮長、移民局、警察局以及消防部門等當地官員,大約十萬元人民幣

這類金多細微如沙,故作“沙金”。“挖到1米深的土,就可以找到有金的沙子。”韋林敏說。

沙金開采的工序相對復雜而艱辛,最後一道程序是需要利用簡易工具篩選泥沙,尋找那微乎其微的金粒。


可惜,韋林敏找的第一塊地,金子的產量並不高。

最開始時,他們每天只能淘到兩三克金,每克大概500元人民幣。“這點錢還不夠塞牙縫。”韋林敏說,因為每天的人工費和設備費,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掙扎了兩個月,他們決定“搬家”,找另外的場地挖金。

韋林敏心裡有種不好的預感,他覺得可能沒那麼容易就離開。

果然,非本地人在那裡不能隨意移動設備。如果要走,就得交四萬元人民幣“退場費”。韋林敏心裡有種被騙的感覺。

不過,弗蘭克總是跟他們介紹,“另外有塊地能挖到更多金沙”,這讓韋林敏還有點希望。

現實卻很殘酷。

長達一年半的時間裡,韋林敏反復交“進場費”“退場費”,場地從東搬到西,從西搬到北。韋林敏和朋友不僅搭進“老本”沒賺到錢,還虧了兩百多萬元人民幣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