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預計裁員500萬 中國國企將重現"下崗潮"?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經濟持續下行之際,中共國資委日前宣布,國有企業到2025年必須普遍推行“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並稱“防止只有制度,沒有動作”。


分析認為,這是變相裁員,在中國經濟嚴峻形勢下精簡人員減少開支,但會令國企的政治斗爭白熱化,互相傾壓,把真正有用的人清洗出去。

中共推國企不勝任退出制有四大原因


中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宏志在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2024年第三次專題推進會上作出上述表示。

“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於2023年啟動。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7月18日還通過了《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中共以上舉措引發關注。旅美經濟學者黃大衛表示,中共采取這樣的措施有四大原因。

他說,第一個原因是想改變在國企裡運行的官僚體制,優化國企的人員管理。“目前,國企的官員很多都是提拔上來。基本上都不是本專業,而且技術官僚比較少。大部分是政治官僚,都是一種靠著忠誠、靠著裙帶關系上去的。”

第二原因,在國進民退的背景下,國企搶占了很多民企的市場份額,國企也因此人員臃腫,亟需調整。

第三個原因,國企的盈利能力不如民營企業,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盈利能力更差,只能靠壟斷市場和政策扶持而勉強維持下去。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精簡人手去減少開支。

第四個原因,它的思路是沿用了列寧時代提高忠誠度的方式,即每年清洗一定比例的官員保持隊伍忠誠度。




中共國資委官網公開發布的信息顯示,去年以來,多地國企相繼通報管理人員“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相關制度實現全覆蓋,並提出“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人員數據,一般都在員工總數10%以下。

專家:令國企的政治斗爭白熱化

王宏志在提到“不勝任退出”制度時,指明是針對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王宏志還說,“防止只有制度,沒有動作”,防止簡單以調整退出比例劃線、搞“一刀切”,真正體現強激勵、硬約束。


但王宏志沒有提到配套、公正客觀的績效評估機制。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孫國祥說,“中共官方的這個說法,也指出了真正的問題所在,也就是說中共的很多政策其實有體制跟文化的障礙。就是說國企的管理跟評估機制,是相對的僵化,缺乏科學的標准跟評估的手段。”

“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督跟問責機制,其實政策在執行上就會流於形式。”他說。

黃大衛認為,“不勝任退出”制度執行起來非常困難,存在兩大問題。

他說,第一個問題,就像中共官僚政治體系一樣,絕大部分官僚的提拔都是依靠上級領導的忠誠考察,而不是真正靠能力。

“他們甚至是調整學歷,例如搞了很多黨校、行政學院,學歷就摻水造假。工作能力上,經常搶奪一些真正有能力的人,很多真正有能力的人都是遭打壓。所以它本來的機制就是這樣,現在你要按照不勝任退出的話,那意味著絕大部分的領導可能要退出機制,那可能他們不願意去做了,這是它的機制的問題。”

他表示,第二個問題是,“‘不勝任退出’往往令國企的政治斗爭白熱化。因為本來這種官僚體制就很容易滋生腐敗跟權力斗爭。往往容易產生把真正有用的人、功高蓋主的人清除出隊伍,政治蛀蟲往往提拔成上大位,這樣一個互相政治斗爭的局面。”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2 秒 and 9 DB Queries in 0.006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