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文革: 日本男孩遇刺 宋彬彬虽去世,但文革阴魂仍在?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近日发生的两个重要事件引发中国舆论关注,一是文革中的标志性人物、曾给毛泽东戴上“#红卫兵”绣章的 #宋彬彬在美国去世;二是“九?一八”纪念日当天,在深圳的日本学校男童被一名中国男子刺伤后,不治身亡。这两件表面孤立的事件背后,是否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呢?https://t.co/iNHiCuCdT6 pic.twitter.com/LjEomYhooE—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September 20, 2024


近日发生的两个重要事件引发中国舆论关注,一是文革中的标志性人物、曾给毛泽东戴上"红卫兵"袖章的宋彬彬在美国去世;二是"九?一八"纪念日当天,在深圳的日本学校男童被一名中国男子刺伤后,不治身亡。这两件表面孤立的事件背后,是否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呢?

9月16日,中国社媒平台上传出文革时期的红卫兵头目宋彬彬在美国死亡的消息。她的兄长宋克荒透过微信发出讣告,后被其友人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其中说,宋彬彬“在家人的陪伴下,于2024年9月16日零点20分,走完了她77岁的一生。没有任何痛苦,极其安祥的、平静默默的、心怀感恩的告别了其亲人、同学和朋友。”


宋彬彬病死美国 网友:文革阴魂还在

同时,本台记者也从宋彬彬的中学校友、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退休教授王友琴处证实了这一消息。她告诉本台:“附中的同学来告诉(我)的。她们两年前就告诉我,她得了胰腺癌。她们说,她妹妹讲的,她在纽约去世。她出了医院住回纽约的家里,说是回家3天以后死了。”

针对宋彬彬去世,网友们纷纷在国际社媒平台X上给本台留言。有的说:“愿她去地狱好好忏悔。”也有人说:“最着名的红卫兵死了,但红卫兵还远没有走进历史。文革的阴魂还在肆虐,文革余孽还在网上和生活中横行,有些甚至还在掌权指引方向。”

旅美时事评论人士、本台特约评论员陈破空认为,宋彬彬病死在美国是一个很大的反讽:“因为宋彬彬是第一批红卫兵而且是老红卫兵,是带头制造武斗,打死校长、老师的红卫兵头目,当时文革是反美、反西方、反资本主义的,但是受反美宣传洗脑的狂热的红卫兵宋彬彬后来却定居美国,还成了美国公民,后来病死在美国。她的一生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反讽。”


毛泽东戴"红卫兵"袖章 宋彬彬被赐名"要武"

北京师范女附中的红卫兵宋彬彬给毛泽东戴上了红卫兵的袖章,毛主席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叫宋彬彬。毛主席问:是不是文质彬彬的彬?她说,是。毛主席就说:要武嘛!” 这是1966年8月,中国官媒拍摄的一段纪录影片的内容。




1966年,宋彬彬亲手为毛泽东戴上绣着“红卫兵”三字的袖章。(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宋彬彬的父亲宋任穷是中共建政后的开国上将,原正国级领导人。作为中共高干的“红二代”,宋彬彬在文革期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并成为红卫兵头目。1966年6月2日,她率先在学校贴出大字报,攻击校领导,掀起了该校的文革行动。8月5日,时任该校党总支书记兼副校长的卞仲耘在红卫兵批斗中被残酷殴打,并在被折磨数小时后死亡。卞仲耘也成为文革中首位被红卫兵打死的教师,文革暴力运动由此揭开帷幕。

同年8月18日,宋彬彬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一场毛泽东接见红卫兵的活动,因此出现了上述官媒纪录的那一幕。8月20日,《光明日报》发表署名“宋要武(宋彬彬)”的文章《我给毛主席戴上红袖章》,《人民日报》也随后转载了此文。文章说:“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毛主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起来造反了,我们要武了!” 但据宋彬彬后来表示,这篇文章并不是她写的,她也从来没有改名叫“宋要武”,而她是在数月后改名宋岩。

然而,毛泽东接见红卫兵并说出“要武”,已经传递出支持暴力运动的政治讯号。“宋要武”也成了红卫兵运动暴力与动乱的符号。据中国官方内部估计,在1966年8月到9月间,北京有将近1800人在红卫兵等造反派的暴力下死亡,其中主要是教师。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Prev Page1234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75 Seconds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