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从新中国一开始,P图就开始存在,并且为政治服务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艺术家张大力,自2003年开始,用了6年多时间,发掘不少旧照片和资料。


他发现,一些我们熟悉的领袖人物、英雄人物的历史照片,并非真实的"第一历史"现场,而是经过了改造的"第二历史"。

2010广东连州摄影节上,他的"第二历史"展览,引起轰动,媒体和网友热议。


张大力的“第二历史”论,大致总结了一下这些(经过改造)图片的几个特点:

1,政治目的。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形式,在这种状态下修改的图片,大都是执行任务或是不承担责任。他们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及政治人物的起伏而反复变化,像有彭德怀刘少奇林彪的图片,知道中国历史的人会了解这些人物的背景。

2,被美学所支配的修改和创造。这种情况是将主要人物突出,巫鸿先生称之为"升华",由于主人不在画面的中心位置,或背景杂乱等等,这种修改使图片更加符合于当时的美学观念。

3,心理作用下的自动修复。这有点像电脑软件在有些情况下会自动的修复某一文件的碎片,修改图片的人大都是工厂的印刷及上色工人,专业术语叫"修版"。

4,主动创造和虚构一个主观的场面。这差不多是一种绘画式的创造,把不存在的、但需要表达的主题,通过不同的图片剪裁和拼接,从而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画面,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人民战争的力量源泉。上图:修改后。下图:修改前。


左下角面向镜头的人脸被裁剪或重绘成侧面,于是群众都变得专注认真。



?1927年10月4日,鲁迅夫妇、周建人、孙伏园、林语堂等合影。

1977年3月,文物出版社印刷的《鲁迅1881-1936》用的是上图,林语堂曾因遭遇批判,从画面中消失。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