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特朗普: 社媒上热搜 官媒低调:特朗普遇刺在中国的反应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特朗普遇刺的消息在中国公众中引起极大关注,其当选概率增加成为社交媒体谈论的焦点。而全国性官媒《人民日报》只简短报道特朗普遭遇枪击,习近平向他表达慰问,国家重点网站中国网发表"特朗普遇刺是美国政治暴力的缩影"一文,称该事件无疑会加剧美国内部的撕裂。

振臂一呼的竞选经典照片


"枪声一向,选票拉满"--知名专栏作家李月亮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中谈到美联社记者拍摄的特朗普遇刺后面带血迹、挥舞拳头,以美国国旗为背景的照片所带来的公众效应。文章说:"这张照片,今天登上了全世界媒体的头条。美国媒体更是高频使用,并赋予了它极高的意义:面对暴力的不屈,美国精神的伟大,等等。当然,它最直接的意义还是直接拔高了特朗普的形象,让他的魅力值大大加分。"围绕这张照片,《中国日报》双语新闻还以"' 特朗普遇刺照'疯传,摄影记者火了"为题,专门介绍拍摄这张照片的记者和拍摄过程。

社媒关注特朗普支持率大涨


特朗普遇刺对美国大选的影响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专栏作家李月亮在文章中写道,"一般来说,这种暗杀行为,会引发选民的巨大同情和支持。偏偏特朗普这次表现又非常好。不但当时反应机敏,立刻蹲下,之后还把流着鲜血的头伸出来,振臂高呼。展现了领袖的坚韧和不屈,而这也是民众心中的领袖,在紧急时刻应有的样子。美国人特别吃这一套......今天的最新民调就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大涨到了69%。拜登只有可怜的16%,快被特朗普甩没影儿了。遭枪击的是特朗普,倒下的是拜登。"

不仅是自媒体,中国的官方网络媒体也纷纷报道袭击事件发生后特朗普赢得2024总统选举的概率从60%大幅上升至70%的消息。这一数字来源于加密货币预测市场平台 Polymarket发布的一项预测,即特朗普遇刺后的胜选概率达到 71%,远远领先于他的民主党对手拜登(18%)。不过,《每日经济新闻》等中国全国公开发行的财经类日报采访的中国学者则淡化该事件对美国大选的影响。


官媒:特朗普可能得同情分与美国政治暴力的缩影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说,国际关系学院美国问题专家孙冰岩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说,"短期内,特朗普可能会获得一些同情分。长期来看,这次事件的影响不大。"他说,"现在美国总统大选的两极分化很明显,任何事件都不会轻易动摇两方选民的态度。对于中间选民来说,这个事件可能被视为民主党的极端分子所为,但这不会对民主党的选情有太大影响。"不过,孙冰岩也指出,"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特朗普遇刺后,马斯克出来支持特朗普。接下来,特朗普团队可能会去联系更多之前犹豫不决的共和党人,现在特朗普受到同情,也得到全国性的支持,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宣布(为其)背书.这可能会帮助特朗普巩固共和党内部的温和派支持,甚至赢得一些独立选民的支持。尤其是像华尔街的这帮金主。"

三联生活周刊7月14日发表的"特朗普遇刺:通往胜选的一枪?"一文中写道,"根据美国民调网站"真实政治"(RealClearPolitics)的数据,截至2024年7月,特朗普的支持率略微领先,平均为44.4%,而拜登的支持率为41.6%。另一些民调显示两者之间的差距更小 。"文章援引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者孙成昊说,但此次事件后,共和党内对具体问题的争论会被政治暴力的阴影掩盖,"短期内大家都会团结在特朗普周围,更多地去谴责这起事件,而不是讨论政治上的分歧。"文章末尾写道,孙成昊认为,刺杀事件背后社会心理因素是美国选民在生活中"获得感的丧失":"尽管没有彻底地不好,但人们不满的是'一代不如一代',是新一代人没有像老一代一样享受美国作为世界大国的红利的焦虑与疲惫。许多人将矛头指向外来移民与非白人少数族裔,反映的核心问题仍是经济问题。"经济社会议题叠加在一起,都让一部分人对体制一点一点失去信心,"因为选来选去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该文也援引居住在美国加州的政治法律学者张军表示,特朗普遇刺事件对民主党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关键在于民主党是否会正确认识到自身的危机、"痛定思痛"从而撤换总统候选人。文章还以黑体字强调张军对本刊分析称,特朗普遇刺未遂事件也是过去10年中美国政治极化现象的集中爆发,"左右两翼在堕胎、种族、移民、环境等问题上,变得没有任何共识,也不存在交流的空间。"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82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