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22年後,當母親知道孩子是跨性別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47歲這年,林林接到孩子的電話,得知自己引以為傲的女兒自我認同為男性,喜歡女性,是性少數群體中的跨性別者。


完全理解、接納這件事,林林耗費了數年時間。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度,她曾試圖從自己身上找到“出錯”的原因,也在痛苦、自責、懷疑、幻想中有過冷戰和對抗。

8年間,她努力彌合裂隙,試圖跨越父母與孩子身份的隔閡,掙脫家庭與社會的偏見,跋涉向愛與理解的終點。


01 消失的“女兒”

一個夏天的中午,電話那頭傳來孩子歇斯底裡的哭聲。我被嚇了一跳,緊張起來,問孩子,發生了什麼?

在這通電話響起前,孩子生命中的前22年,我很少看他哭過(此處的“他”是林林在得知孩子為跨性別後,對其的代稱)。就連小時候做錯了事用力打他的小手心時,他也可以一邊掰著自己的手指一邊攤開手,跟我笑著說,不疼。

他從小到大都特別喜歡笑,是那種在浴室裡洗澡都會傳出歌聲的孩子。他喜歡看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高考前,就算是學習最緊張的周末,回到家的他一個人坐在電視機前,也可以看得哈哈大笑,毫無顧忌的笑聲經常從客廳傳進臥室和書房。

那時候,我還把他當女孩,盡管他已剪了短發,穿著中性的運動褲和T恤。對他當時的穿衣風格和微胖身材,我毫不在意,甚至心裡有些隱隱慶幸:我覺得這種中性風格不太引起男生的注意,對正在讀高中的女孩而言,恰好是一種保護色,可以集中精力學習。因為我小時候也是這樣,像個男孩,後來工作了,自然就變成了“淑女”。因此我覺得到了一定年齡,眼前這個短發女孩自然就也會改變,“女人味”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覺醒。

“我害怕說了以後,你和爸爸就不要我了!”這是孩子那天對我說的第一句話。

那是2016年,在電話裡,正讀大三的孩子向我坦白說,他是一個跨性別者:“是一個男孩子的靈魂,錯裝進了一個女孩子的身體。”他說他喜歡女生。我這才知道,那個高中三年和他形影不離、每個周末都會到我們家來住的大眼睛女孩,就是他的第一任女友。我曾一直以為那個女孩是他的好閨蜜。

他告訴我,後來他又交往了幾個女孩,戀情總是曲曲折折分分合合。半年前,他交往了一個新的女友,兩人因為性格原因准備分手。但那個女孩威脅他說,要幫他跟我“坦白”身份。情急之下,孩子決定自己告訴我這一切。


我的內心開始翻江倒海。

我1970年生,是職業媒體人,做過電視台記者。1994年,我生下我的孩子,當接生的醫生報喜說是一個女孩時,陪在一旁的奶奶掩飾不住地大喜過望,因為前面她已經抱了三個孫子了。

當看到這個幾分鍾以前還在我肚子裡的小生命,肉嘟嘟粉墩墩地睡在我身旁時,我感懷生命的神奇,脫口而出,歡喜地對著他叫了一聲“妹妹”。


他的生理性別就在出生這一刻被定義為女性。

跨性別是性少數人群中的一種。對於性少數相關知識,出於媒體人的職業屬性,此前我也有些了解。在看過為數不多的相關文學和電影作品裡,這一群體總是被異化和妖魔化的,被標注著“不大眾” “不正常”和“變態”的標簽,總是和諸多貶義詞相關聯。

我一度認為自己是個開放包容的人,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存在即合理。”但我也以為,這一群體距離我是很遙遠的。作為旁觀者的我,只是聽過、看過,未曾想過這個詞會出現在自己生活裡。

現在想來,我慶幸當時的我沒有失去理性。內心還在波濤洶湧的我,第一個反應是馬上安慰他:“沒關系孩子,即使全世界都看不起你,爸爸媽媽都永遠在你身後和你一起,做你堅強的後盾。”

然而,知易行難,要做到卻並不容易。那通電話後有半個多月時間,我照常上班,拼命工作,用工作麻醉自己,但一有空閒我就會胡思亂想。

孩子的成長過程像電影一樣一遍遍回放。我不停自責從小到大沒有給孩子撒嬌的機會,自責自己因為工作忙,長期缺位孩子的成長,自責孩子今天這樣,全是自己的嚴厲、自私和不負責任造成的。

我想到孩子小時候,常去家樓下的一家理發店玩。有一天,幾歲的他看見店裡師傅給顧客做按摩,聰明的他在一旁很快看會了。回家後,他跑過來像模像樣地給我做起按摩。說實話,小小的他手法非常好,穴位也很准。雖然我很驚訝也很舒服,卻沒有表揚他一句,甚至沒有跟他說一句“謝謝”。
1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8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