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科学家用AI翻译动物对话,发现人类语言并不独特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人类一直期盼能与动物进行交流,如今AI正在帮助我们完成这一愿望。从鲸类的复杂社交语言到家畜的情绪表达,在破译动物语言上,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正凸显其作用。随着对动物的研究更加深入,我们也发现人类语言并非那样独特。更具实际意义的是,这类研究并没有过高的门槛——或许在未来,与宠物直接对话,用的就是你自己的研究成果。


撰文 | 郭瑞东

在电影《飞屋环游记》中,一只名叫逗逗(Dug)的狗戴着一个神奇项圈,它能将狗狗的叫声翻译成流利的人类语言。在现实世界中,非常训练有素的狗可以被教会按按钮,以回应人类语言来执行简单的命令,如“出去”、“散步”和“玩儿”。


与动物进行交流,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劳伦兹(Konrad Lorenz)曾就该问题撰写《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后成为领域内经典科普书,很值得一读。



劳伦兹着作《所罗门王的指环》


近年来,已有不少用生成式AI破解动物语言的尝试。本文将先讲述是哪些技术因素促成了这些进展,之后介绍几项相关研究成果,并以对未来的展望结尾。对动物语言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引导野生动物的行为,还能对畜牧业生产有所助力。对于爱宠人士,动物“语言”的研究或许能够让我们更深入了解爱宠的诉求,从而得以“换位思考”,更体贴地关爱宠物。而从满足好奇心的角度,这项研究有可能从进化和生理机制方面,为人类语言的产生提供新的视角。从更科幻一些的角度,破解动物语言过程中所积累的技术,也将可能用在识别外星生物的语言上。

更多的数据让AI破解动物语言成为可能


2024年出版的一本关于动物语言的优秀科普读物《听不见的大自然——博物学家的自然聆听笔记》,详述了近期科学家如何使用数字技术去理解自然,还谈到了过去人类在理解动物语言中走过的弯路。20世纪中期,人们曾多次尝试教非人灵长动物使用人类语言,当时的愿望是通过教它们“说人话”来评估它们的智力。这一努力失败后,人们发现这种做法有些过于人类中心主义了。正如1974年美国哲学家Thomas Nagel在一篇着名的论文中问道:“成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感觉?”他得出的结论是,试图根据人类心智和身体的框架去理解动物注定会失败。为了去掉人类的视角,他表示,研究人员必须把自己放在动物的“umwelt”(环境),但人类永远无法以蝙蝠的身体体验世界。

前文的“umwelt”是生物学家创立的一个术语,用以描述生物体的生活经历或世界观。如果我们关注某种生物的umwelt,比如蜜蜂的,我们当然不会期望蜜蜂说人类语言,但我们会对蜜蜂的迷人“语言”非常感兴趣——这是一种基于翅膀振动发声和三维空间位置的语言,蜜蜂能用身体传达非常细微的差异,比如阳光的变化。因此在理解动物语言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考虑动物如何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身体,在自己的世界观中进行复杂交流的能力。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6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