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老房重建了,鄰裡卻不願意相見(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距離江蘇省政府不到1公裡,南京的核心區,一幢建於20世紀50年代、擁有24套住宅的磚木結構二層小樓,居民歷經8年,終於完成小樓的原地拆除重建,這是鼓樓區虎踞北路4號5幢的故事梗概。


作為全國罕見的由居民主導的危舊樓原地拆除重建案例,新的5幢雖然最終建成,居民順利入住,但過程卻漫長、曲折。




原地拆除重建後的南京鼓樓區虎踞北路4號5幢,由原先的南入戶改為北入戶,4個單元變成6個單元,一梯三戶變成一梯兩戶。攝影/本刊記者 王宇

居民最終以不到3100元/平方米的價格,守住了自己在城市核心區的居住權,並用框架結構新樓取代了老危房,房產實現增值,居住水平得到了實質改善。

但要說成功,也會有居民有不同看法:工程有瑕疵、設計有缺陷、造價超預期,尤其是部分居民質疑信息不透明、利益分配不公。

從2016年進入翻建方案的實質性討論,到2022年完工交付,在長達6年的周旋、博弈中,分歧甚至演變成了對立,鄰裡之間的肢體沖突不得不依靠警方介入才可止息。

“同意排險翻建、徹底消除隱患”

李芒一直知道,212室這套建築面積不到83平方米的房子,是父親留下的“大麻煩”。


父親是20世紀50年代的大學生,癡迷音樂,喜歡老房子獨有的音效,當莫扎特的《小夜曲》在膠木留聲機上響起,小樓的天花板與地板,會與之產生一種令人沉醉的奇妙共鳴。

父親去世後,房子破敗了,牆面吊頂脫落、樓板損壞。李芒把房子低價租給附近的大學生,自己住到了10公裡外的光華門。但她躲不開老房子帶來的無窮煩惱,上下水管道破損漏水,屢屢淹到樓下。最難的一次,她半夜騎著電動車趕來安撫鄰居,折騰到凌晨再騎車回家。

2013年,挨著這棟樓的城西幹道橋改隧,也許是施工爆破的緣故,這棟樓的外立面出現裂痕。居民們找政府反映情況,要求“徹底改造、消除隱患”。


參與幾次商討後,此前並不顯眼的鄰居張偉提出了更大膽的目標:原地重建。他很快開始奔走。2014年7月,5幢經南京市房屋安全鑒定處鑒定為C級局部危房。一個月後,鼓樓區住建局下達5幢危房治理排險通知。

2015年3月7日,經全體產權人、使用人簽名同意,包括張偉、李芒在內的7位居民,成為翻建工程工作小組的成員,負責翻建工程全面工作。後來,小組成員幾經變更,但張偉始終是絕對核心的人物。根據約定,翻建工作實行集中協商制度,不設組長,集體討論決定。議事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以參與表決人數的80%同意為通過,未能參與表決者視為棄權。經表決通過的決議,全體產權人、使用人必須遵照執行。

盡管當時人心夠齊,但居民自發驅動的C級險房翻建,在政策上並無路徑可依,工作推進緩慢。許明退休前在鼓樓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擔任副庭長,熟悉法律法規和政策,便查閱相關規定,於2016年3月26日向寧海路街道辦事處遞交了《關於要求虎踞北路4號5幢C級危房列入危舊房改造的申請》。

記者獲得的一份文件顯示,2016年7月28日,寧海路街道辦事處的領導到這棟樓了解情況,要求產權人必須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排險翻建。8月15日,全體產權人達成一致並簽名:第一,同意排險翻建、徹底消除隱患;第二,翻建過渡住房由各戶自行解決;第三,自籌建設資金,按照預估每平方米1200元到1900元預收,待房屋設計、施工預算確定後,多退少補。

閣樓地下室之爭

決定翻建之後,張偉提出了一個改善方針,“樓下架空防潮,樓上通風隔熱”,看起來直擊一層潮濕、二層悶熱的痛點。但這背後還暗藏了借翻建擴大使用面積的玄機:通風隔熱,樓上可以修閣樓;架空防潮,樓下可以修地下室。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6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3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