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把中国电池卖到欧洲,没那么容易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宁德时代出海项目的一半都押在了欧洲

德国图林根州的首个海外工厂已于2023年启动。


匈牙利东部城市德布勒森的电池工厂规划产能为100GWh。

宁德时代与斯特兰蒂斯欧洲电池工厂有望落户西班牙

再加上比亚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远景动力、欣旺达、亿纬锂能和中创新航们一起轰轰烈烈卷向欧洲

中国电池企业集体前往欧洲开疆拓土的原因通常被简单归结为两个:一是欧洲补贴多,有羊毛干嘛不薅。二是国内产能过剩,新大陆必须要去。

在“星船知造”看来,上述两点都只是局部正确,原因也是两个:

一是供需问题我们要全球看,而不是只看本国。比如“产能过剩”这种说法,美国生产的芯片约80%用于出口,德国生产的汽车约80%用于出口,相比之下,中国新能源汽车2023年出口量占总产量比还不到13%——但怎么到了中国这儿,就回回都是“产能过剩”了呢?

欧洲人民对更智能化的电车嗷嗷待哺时,动力电池作为我们的优势产品和优势产能自然是要及时挺进的。

中国作为全球化最积极的践行者。优势产业从“出口”到“出海”,寻找的就是更共赢、更合理的国际分工合作。

二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欧洲行,不仅仅指向单一产业和单一企业的出海

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本身就是在融合了“电子通信、新能源、充电设施、ICT信息通讯”等一大片产业的森林中生长出来的——一旦其走出去,也必然是一整片森林的同步前行。

山就在那里。和当年中国燃油车VS欧洲巨头“市场换技术”不同——今天彼此的角色身份已经发生了对调。出海企业也面临更复杂、多变的新大陆。


一、角色互换,但情况不同

2007年,吉利不堪羞辱地退出了法兰克福车展——它的汽车展位被安排到了零部件展商区域。

中国燃油车“用市场换技术”的日子里,桑塔纳在德国卖不到人民币4万元的时候,中国售价是18万元人民币

今天的情况已经反过来了。


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国电动车均价为31165欧元,欧洲为66864欧元,美国为68023欧元,即欧美汽车均价约比中国高115%。

约有33%的中国电动汽车价格在20000欧元至21700欧元之间,远低于特斯拉欧洲制造商多次承诺的25000欧元。

欧洲各国都给予电动车不小的补贴。但欧洲人民仍对价廉物美的电车嗷嗷待哺的原因之一在于——欧洲的电池产业实在拉垮。

欧洲庞大的新兴市场无法被本土供应链企业所消化。

2023年,全球九成以上的装车动力电池供应都来自亚洲。

等于是固若金汤的汽车供应链被中韩企业硬生生开了个口子,短时间还补不上。

这件事不仅仅因为东亚人民很努力,也因为欧洲瞧不上这门产业。

博世早在2018年就宣布放弃已经投入研发多年的动力电池单元——原因无他,利润不高。欧洲很果断地放弃了动力电池。

到了今天,欧洲在技术上已不占优势。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7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3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