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丘成桐捅了馬蜂窩?如何看待中國對科學的貢獻?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前一段時間,在某次學術會議上,清華大學教授丘成桐說到中國數學水平僅相當於美國40年代。


這句話被好事者拍照傳到網上,引發了軒然大波,更是被一些“愛國者”如項某剛抓住進行無厘頭地批判,居然動不動就給人家戴上“恨國黨”的帽子。

誠然,我們國家現在的科技發展很快,從航空航天,我們能建立自己的太空站、制造自己的大飛機;到航母和大型郵輪、天然氣船,還有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領先全球的移動支付。


這裡面哪一個不涉及到數學知識的應用,怎麼都21世紀第三個十年,突然說我們還不如上個世紀的40年代的美國,要理解起來是有些困難的。

但其實,丘老說的是理論數學,而非應用數學,平心而論,在理論數學方面,中國人的貢獻微乎其微,只要想想我們現在所學習的各種數學定理、假說,不論是幾何、代數,還是微積分,我們所看到的名字幾乎都是歐洲人。從歐幾裡得、歐拉,到高斯、黎曼,牛頓、萊布尼茨,數學的天空裡閃爍的絕大多數都是歐洲人。

其實就算是發明阿拉伯數字的印度人和傳播阿拉伯數字的阿拉伯人,也沒有幾個能和歐洲人比肩的數學巨人,所以我們也不必因此過於激動,承認事實這點勇氣我想中國人還是要有的。


作為一名醫生,我想和大家談談在醫學領域我們中國人到底有多少貢獻。很慚愧,且不說一百多年的諾貝爾獎,到目前為止,在生物醫學領域中國人只有屠呦呦獲得過,比鄰國日本相差甚遠。日本截止到2023年已有28人(包括3名美籍日本人)獲得過諾貝爾獎,其中5人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截圖來自百度)。




2018年5月,國際知名期刊《柳葉刀》發表了醫療質量和可及性全球排名。其研究顯示,自1990年至2015年,中國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指數由49.5提升至78(全球平均53.7),排名從第110位提高到第48位,進步幅度位居全球第3位。從下圖可以看出,我們和東歐一些小國的分值接近。



前10名基本上是歐洲國家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9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3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