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布林肯访中的真意:软硬兼施的美国对中政策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叶耀元文章: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日前访中,虽然看起来带著善意,但其实是一个对中国软硬兼施的策略。一方面美国持续伸出橄榄枝,表示美中之间的高层愿意持续碰面,维护世界秩序。


但另一方面,布林肯也强调美中之前的歧异与竞争,针对中国产能过剩、中国产品倾销美国、以及中国部分银行涉及协助中俄间军品及民用转军用品的贸易,以此协助俄罗斯继续乌俄战争一事,下重手来进行反制。美中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因为这些访问而升温,两国之间的竞争也只会继续持续下去。

一、前言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四月底的时候再次访问中国,而在不久之前,美国的财务部长叶伦(Janet Yellen)也才刚完成访中的行程。不少专家学者就在思考,美国高官频繁的访中,到底是预示美中关系有升温的可能性,还是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呢?做为全世界两大强权,美中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对世界秩序产生严重的影响,更别提对台湾来说,美中关系会更深地骨的影响台湾的国家安全。

先说结论,美国高官频繁访问中国,传递了三个信息。其一,延续去年十月的拜习会,两国必须维持高层的会晤与谈话,以此确保稳健的大国关系与国际秩序的维持。其二,布林肯提出许多中国经济与美中贸易的问题,要求中国改变策略,否则美国会采取相对应的回应。换言之,美中竞争的核心价值并没有改变。其三,美国也已经准备好对中国的金融系统进行制裁,这表示美国中国的“脱钩”是全面性的,也不会因为这些高官的访问或对话而产生任何改变。以下我就针对这三点结论进行说明。



图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左)于今年四月底再次访问中国,访中期间更是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法新社)


二、大国对话的必要性

某种程度来说,不管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或是美国的财务部长叶伦访问中国的行程,对于世界秩序都是一个必要的措施。何以见得?美中关系的稳定,尤其是确保两大军事强权不会产生军事上的冲突,对于全球贸易的延续,对于其他国家是否可以预期全球和平的态势,甚或是对于世界秩序,也就是这些国家能否信任目前的国际组织与国际法能继续否扮演一样的角色,拥有绝对的影响力。


对于拜登政府来说,维持现有的国际秩序,透过多边的关系在美中关系稳定的状态之下,持续与中国竞争,是拜登自上台以来就在执行的核心外交政策。是此,双边高层的对话必须继续维持下去,就算双方这几年来所有的对话,几乎都取得不到任何共识。尤其是在双边贸易、市场经济、台海安全、以及人权与民主这几项美国的核心国家安全利益与立国价值上,都无法取得任何进展。

但就算是没有办法取得共识,只要双边仍相信彼此可以继续对话,也愿意维持这样的对话,那对于全球市场以及其他国家来说,就是一颗最大的定心丸。因为这表示,两国之间的关系虽然不会升温(毕竟没有共识),但至少不会瞬间跌落谷底,或是产生军事上的冲突,而演变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这类型的对话与访问,还是会持续下去,除非今年美国大选的结果由川普胜出,那川普就可能采取相对强势的策略来应对中国

三、布林肯的访问是“带刺的”

布林肯这次访问中国,传递给中方的核心要件,就是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因为美中贸易战与美国透过一连串的政策封锁中国的科技发展与出口可能性(如芯片法案或是印太经济架构),中国渐渐的跟全球市场脱钩,而在中国的外资也逐渐出走。但中国拥有广大的劳工市场,如果中国不想突然产生大规模的失业率,动摇国本,那中国的制造业势必会继续大量生产,但只能透过压低价格的方式来想办法取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如此的内卷。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7 秒 and 10 DB Queries in 0.003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