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布林肯訪中的真意:軟硬兼施的美國對中政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葉耀元文章: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訪中,雖然看起來帶著善意,但其實是一個對中國軟硬兼施的策略。一方面美國持續伸出橄欖枝,表示美中之間的高層願意持續碰面,維護世界秩序。


但另一方面,布林肯也強調美中之前的歧異與競爭,針對中國產能過剩、中國產品傾銷美國、以及中國部分銀行涉及協助中俄間軍品及民用轉軍用品的貿易,以此協助俄羅斯繼續烏俄戰爭一事,下重手來進行反制。美中之間的關系並不會因為這些訪問而升溫,兩國之間的競爭也只會繼續持續下去。

一、前言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四月底的時候再次訪問中國,而在不久之前,美國的財務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也才剛完成訪中的行程。不少專家學者就在思考,美國高官頻繁的訪中,到底是預示美中關系有升溫的可能性,還是其象征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呢?做為全世界兩大強權,美中關系的任何變化都會對世界秩序產生嚴重的影響,更別提對台灣來說,美中關系會更深地骨的影響台灣的國家安全。

先說結論,美國高官頻繁訪問中國,傳遞了三個信息。其一,延續去年十月的拜習會,兩國必須維持高層的會晤與談話,以此確保穩健的大國關系與國際秩序的維持。其二,布林肯提出許多中國經濟與美中貿易的問題,要求中國改變策略,否則美國會采取相對應的回應。換言之,美中競爭的核心價值並沒有改變。其三,美國也已經准備好對中國的金融系統進行制裁,這表示美國中國的“脫鉤”是全面性的,也不會因為這些高官的訪問或對話而產生任何改變。以下我就針對這三點結論進行說明。



圖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於今年四月底再次訪問中國,訪中期間更是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法新社)


二、大國對話的必要性

某種程度來說,不管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或是美國的財務部長葉倫訪問中國的行程,對於世界秩序都是一個必要的措施。何以見得?美中關系的穩定,尤其是確保兩大軍事強權不會產生軍事上的沖突,對於全球貿易的延續,對於其他國家是否可以預期全球和平的態勢,甚或是對於世界秩序,也就是這些國家能否信任目前的國際組織與國際法能繼續否扮演一樣的角色,擁有絕對的影響力。


對於拜登政府來說,維持現有的國際秩序,透過多邊的關系在美中關系穩定的狀態之下,持續與中國競爭,是拜登自上台以來就在執行的核心外交政策。是此,雙邊高層的對話必須繼續維持下去,就算雙方這幾年來所有的對話,幾乎都取得不到任何共識。尤其是在雙邊貿易、市場經濟、台海安全、以及人權與民主這幾項美國的核心國家安全利益與立國價值上,都無法取得任何進展。

但就算是沒有辦法取得共識,只要雙邊仍相信彼此可以繼續對話,也願意維持這樣的對話,那對於全球市場以及其他國家來說,就是一顆最大的定心丸。因為這表示,兩國之間的關系雖然不會升溫(畢竟沒有共識),但至少不會瞬間跌落谷底,或是產生軍事上的沖突,而演變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所以這類型的對話與訪問,還是會持續下去,除非今年美國大選的結果由川普勝出,那川普就可能采取相對強勢的策略來應對中國

三、布林肯的訪問是“帶刺的”

布林肯這次訪問中國,傳遞給中方的核心要件,就是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因為美中貿易戰與美國透過一連串的政策封鎖中國的科技發展與出口可能性(如芯片法案或是印太經濟架構),中國漸漸的跟全球市場脫鉤,而在中國的外資也逐漸出走。但中國擁有廣大的勞工市場,如果中國不想突然產生大規模的失業率,動搖國本,那中國的制造業勢必會繼續大量生產,但只能透過壓低價格的方式來想辦法取得國內外市場的青睞,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年來中國的經濟如此的內卷。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5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