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對華綠色產業貿易戰,美國滿盤皆輸?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觀點 中國在綠色產業中的主導地位令人矚目。美國發動了清潔技術貿易戰,但這些政策看起來更像是一場表演,既不保證會奏效,也存在風險。https://t.co/tMcBv3XsRb— 紐約時報中文網 (@nytchinese) May 24, 2024


5月14日,拜登總統宣布將美中正在形成的氣候貿易戰大幅升級,把中國電動汽車的進口關稅提高到了100%,也就是單方面把目前的關稅翻了兩番。幾天前,在回應有關拜登相關計劃的報道時,特朗普不甘落後,承諾如果他贏得2024年的大選,他會征收200%的關稅。

提高關稅的不僅是電動汽車。五年前曾抨擊特朗普對中國進口產品征收關稅的拜登,現在對鋁、鋼鐵、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和半導體等產品都提高了關稅。哪怕在十幾年前,這種大范圍的貿易保護措施幾乎是不可想象的。那時,兩黨領導人在很大程度上都把自由市場視為可以利用的機會,將關稅視為弱小的發展中國家帶有敵意的絕望表現。對有利於實現全球氣候目標的產品征收關稅,那時可能就更難想象了,實現這些目標讓人想起的不是零和經濟競爭,而是一團和氣展開合作的崇高願景,甚至是以蓋婭(希臘神話中創造萬物的大地女神,代指地球——譯注)之名的全球治理。


但自從特朗普2016年當選總統以來,經歷挫敗後想有所改進的民主黨政策制定者們已開始將綠色產業政策視為一種通用的政策和政治工具,它不僅是解決氣候危機的辦法,也是解決美國經濟在後工業化時代“長期停滯”、國內制造業衰退、白人工人階級不滿,以及中國帶來的地緣政治挑戰等諸多問題的辦法。貿易保護主義現在可能是我們在華盛頓看到的最接近兩黨共識的東西,但所有這些目標有時是相互矛盾的。“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比售價2萬美元的電動汽車能讓美國經濟更快地脫碳了,”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教授戴維·奧托最近說。“但可能也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它更快地扼殺美國汽車工業了。”中國汽車制造商比亞迪剛剛推出了一款售價低於1萬美元的車型。

如果玩與“電動汽車”有關的聯想詞游戲,美國人最有可能首先想到“特斯拉”,但現在最好是想到“中國”,因為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增長令人難以置信。2019年時,中國電動汽車的出口總額是4億美元;到2023年時,這一數字已達到340億美元,急劇增長了85倍,足以幫助中國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出口國,而就在五年前,中國向全球出口的汽車可以略而不計。現在,全球近60%的電動汽車銷售發生在中國,全球四大電動汽車制造商中有三家在中國。比亞迪曾在2023年底短暫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不久後,特斯拉大規模召回了其Cybertruck,並據報道取消了生產一款經濟型轎車的計劃。


目前,幾乎沒有任何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在美國銷售,這使得關稅問題在短期內看起來更像是表演。(從象征意義上看,它顯然是為了讓美國汽車工人們放心,因為他們是搖擺州的關鍵選民。)但如果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一點,電動汽車保護主義看起來不像是為美國汽車制造商提供公平競爭環境而設計的市場調整,它更像是一堵大牆,目的是讓中國的電動汽車出口完全無法進入美國,至少在實施《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帶來的巨大工業刺激措施期間如此。這也是為了保護國內制造商在美國汽車行業被認為正在迅速轉型的期間,不受來自售價可能便宜一半或吸引力翻倍的汽車的競爭。(照白宮的說法,到2030年時,美國市場上銷售的新汽車中預計將有一半是電動汽車,遠高於去年的7.6%。)

拜登在第一個任期內將大量政治資本押在了新的綠色產業政策上,為以氣候問題為主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受氣候問題影響的基礎設施法和CHIPS法案安排了逾2萬億美元的支出。現在,在第一個任期即將結束時,他正在試圖為保護美國新興的綠色產業修建一條護城河。從外面看,這種做法看上去是一場涉及氣候問題的實實在在的貿易戰。能打贏這場戰爭嗎?


你可能聽說過全球綠色能源近年來的奇跡般增長,來自可再生能源的電力2023年首次達到了全球電力供應的30%,上個月,化石燃料為歐盟國家提供的電力也首次降到了25%以下。

盡管歐洲在碳減排上做得最引人注目,但綠色繁榮卻主要是個中國故事。去年全球新增太陽能發電量的一半以上安裝在中國境內。中國的風能發電能力在全球占的份額更大:全球新增風電產能中有60%在中國。在短短三年裡,中國境內的太陽能和風電裝機總容量增長了一倍多;美國在同一時期看似驚人的擴建只將產能提高了不到50%。電池也是如此:中國去年制造的電池存儲容量相當於全球的總需求。

如果從終端產品向下游追溯綠色技術供應鏈的話,中國的主導地位就更顯著了。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最近的一份報告,全球84%的太陽能組件由中國生產。中國生產世界上89%的光伏電池、97%的太陽能晶片和硅錠、86%的多晶硅和電池片、87%的電池陰極、96%的電池陽極、91%的電池電極,以及85%的電池隔膜。這樣的例子還很多。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4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2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