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紐時:帶來嚴重風險,關稅不是美國最好的武器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STEVEN RATTNER


2024年5月23日 Biden’s get-tough-on-China tariffs may backfire.

Read: https://t.co/1wmJokr2dX


— New York Times Opinion (@nytopinion) May 21, 2024

全球化的浪潮正在退去,至少在美國是這樣。連續兩任總統都堅定地支持關稅,而不是貿易協定,並將關稅作為管理國際貿易的首選機制。

歷史表明,我們應該謹慎行事。雖然征收關稅有政治和安全方面的原因,但美國新的保護主義立場將提高價格,限制消費者的選擇,並危及我們的增長。

過去的這類咄咄逼人、廣泛征收關稅的做法已經表明,限制貿易會給美國和其他受影響國家的經濟繁榮帶來嚴重風險。

在這方面,拜登總統在任期大部分時間裡都保持低調,然而上周,他宣布對部分中國進口商品征收一系列新關稅,包括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鋼鐵和鋁。雖然關稅只涵蓋18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但其目的是阻止電動汽車等中國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在這樣,他的貿易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與前總統特朗普保持一致。

這其中的原因不難理解。雖然美國經濟繼續增長(盡管有些緩慢),創造就業機會(速度很快),但美國人並不滿意;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接受調查的選民說,經濟狀況很差。

在尋找罪魁禍首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會把目光投向日益增加的廉價進口商品,尤其是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毫無疑問,幾十年來不斷增長的貿易造成了一些損失。從家具到電子產品,從玩具到自行車,整個國內制造業基本上都消失了。現在,我們在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等新領域的競爭能力也受到嚴重懷疑。

此外,隨著與中國的政治緊張局勢加劇,關於貿易對國家安全影響的擔憂也在加劇。中國是鋰和鈷等關鍵礦物的主要產地,而鋰和鈷是許多電池的重要成分。提高對中國半導體的關稅只是一系列旨在支持國內芯片制造政策中的最新一項,而芯片是從汽車到軍事裝備等各種產品的關鍵部件。


在這種背景下,拜登針對中國的部分新關稅至少有一部分是有道理的。但其他一些關稅——比如將某些鋼鋁產品的關稅從0至7.5%提高到25%——似乎因為是拜登希望在“銹帶”搖擺州擊敗對手。它們將增加美國工業所需原材料的成本,阻礙我們重建制造業實力。

此外,拜登政府宣布,將延長特朗普時代對3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征收的關稅,包括消費電子產品、家具、服裝和鞋子。

雖然拜登對特定中國產品的相對精准攻擊比特朗普一刀切的做法更合理,但過去七年美國貿易政策的急劇逆轉,由此產生對經濟增長、通脹和美國就業整體形勢的擔憂是合乎情理的。


每個學生都在經濟學入門課上學過200年前大衛·李嘉圖提出的比較優勢理論:它認為,通過專門生產效率最高的產品,然後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國家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1929年股市崩盤後,國會通過了《斯穆特-霍利關稅法》。盡管關稅被標榜為經濟低迷時期保護工人和農民的一種手段,但它引發了一波全球保護主義浪潮,加劇了大蕭條,並導致全球貿易下降了約三分之二。

吸取了教訓後,貿易自由化開始了,一系列協議使關稅大幅下降,往往達到最低水平。隨著1994年生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和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種趨勢達到了頂峰。

正如宏觀經濟學家所說的那樣,由此產生的貿易增長給美國和其他地方的消費者帶來了價格更低、往往質量更好的商品,有助於推動強勁的經濟增長並緩解通貨膨脹。

宏觀經濟學家忽略的是微觀經濟效應。雖然貿易促進了整體繁榮,但大量美國工人——尤其是制造業工人——失去了工作或工資被削減。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戴維·奧托參與撰寫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沖擊”讓我們失去了近100萬個制造業工作崗位,總共失去了240萬個工作崗位。政府幾乎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幫助受影響的工人。

毫無疑問,特朗普對自由貿易的全力反對,對他2016年的當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不失時機地實施了自己的議程,甚至對日本歐洲國家等盟友進口的鋼鋁、洗衣機和太陽能電池板施加關稅。

關稅的普遍問題是,一項又一項研究表明,它會提高物價,造成的就業損失可能超過它所挽救的就業,尤其是在受影響國家采取報復措施的情況下。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44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1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