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印青溫市遭砍殺: 中國校園砍殺頻傳 社會報復還是教育危機?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其他類社會抗爭都被中國政府壓制不能報道下,中國近期頻傳的校園砍傷事件格外引發媒體關注。5月20日,江西省的一所小學發生了凶殺命案,造成至少2死10傷。同日,雲南省鹽津縣一所中學發生學生被同學砍死的事件。


有分析人士指出,這是一種社會報復的行為;也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中國教育不管在校園安全或是內部管理上的一個系統性危機。但無論如何,都跟整個中國經濟衰退有關,是中國社會的一大隱憂。

2死10傷


江西警方通報,江西省鷹潭市轄下的貴溪市文坊鎮明德國小5月20日發生一起持刀砍人血案。一名45歲的潘姓女子持水果刀進入校園傷人,造成兩人死亡、10人受傷,其中6人輕微擦傷。

新浪新聞說,嫌疑人是當地村裡的醫護人員,同時也是文坊中學一名教師的妻子。鄰居表示嫌疑人平時看起來很正常,但性格有時會偏激一點。

5月21日,甘肅日報下屬的奔流新聞報道,雲南省鹽津縣一所中學5月20日發生一起學生被同學砍死的事件。

旅美時評人吳祚來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表示,這些年來,中國的經濟懸崖式跌落,很多人失業並且債務纏身,房貸也還不上,生活就要破產,他們既無法通過正常的管道去表達不滿,也無法通過法律的方式去爭取權益,所以將對生活絕望的仇恨轉移到無辜的小孩子身上,因為這些弱者跟他一樣無助。

吳祚來說:“他們的目的就是制造一個轟動效應,讓中國社會都看到他的苦難、他的悲劇,然後把他的悲劇傳播給更多的人,這就形成了他們這樣一個邏輯。”

社會報復


他說,這些絕望的人感覺到這個社會沒有一點公理和道義,所有人都是冷漠的,所以要來報復社會,讓更多人分擔他的痛苦。這種無差別殺人事件在上個世界70年代比較少聽聞,因為從前的人生活有寄托,打拼收入與家庭支出可以獲得某種平衡,但現在好像變得窮途末路。生活成為無法承受之重時,生命就變得比鴻毛還要輕,以致造成了這些慘烈的情況發生。

香港資深媒體人紀碩鳴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也表示,一般刑事案件的霸凌或殺人多半是跟誰有仇,帶有某種目的性,但江西小學命案卻是對毫無關系的學生下手,究其本質就是對社會報復的一種行為,而其背後自然是社會矛盾激化的惡果。

他指出,犯罪的內在原因和邏輯固然有多樣性與綜合性,但各種原因激發到最後忍不住要犯罪,歸咎到底最終一條就是對人生的絕望。雖然這個絕望一定有社會環境變化造成的生活壓力在,但社會崇尚什麼則會有導向性。


崇尚斗爭

紀碩鳴表示,比如一個社會崇尚文明,大家上下公車自然會跟公車司機打招呼或者讓座給老弱婦孺;但如果一個社會崇尚斗爭,骨子裡以斗爭強權作為一種社會精神的話,遇到矛盾自然就容易激化。因此,中國在經濟社會轉型的過程當中所產生的各種矛盾,有的人解決不了就動了想死的念頭,一些會自我忍受的人選擇輕生,以致中共當局現在恨不得在長江黃河上加上蓋子,城市的橋上也要派人看著,以防止太多人躍下;但另一些極端的人,他不想自我忍受,就變成了殺人。

紀碩鳴表示,2016年人民網曾做過統計,當年全國有26起重大的校園砍傷事件,總共造成11人死亡,35人受傷,平均每個月至少兩起,之後就不再公布,可能是數字太高。而凶手之所以選擇沒有還手之力的學生是因為校園是社會最薄弱的環節,最容易下手而且不會遭遇反抗,凶手可以多砍幾個來出氣。其次,砍殺孩子的影響很大,尤其在現在少子化時代,砍殺一個孩子,受影響的可能是幾個家庭或是幾代人。

根據網上視頻,江西小學命案發生當天,有多名小學生倒地流血,還有人抱著受傷小孩搶救的畫面。但這恐怕只是中國近來校園事故頻傳的又一起案例而已。

不久前,河南駐馬店市西平縣第四初級中學的一名學生才因不滿被老師批評,下課後持刀刺傷老師,然後跳樓。江蘇宿遷有一名13歲男孩在一所學校門前持刀捅死一名15歲少年。更早之前,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一名13歲學生被三名同學霸凌致死,棄屍掩埋。幾天後,山東臨沂朱保中學又發生多名男學生聯手圍毆一名學生,甚至將垃圾及泥土強行塞入被害學生口中。去年7月,廣東省一所幼兒園也發生凶嫌持刀行凶造成6人死亡,其中包括3名兒童的案件。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1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3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