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中国的问题比30年前的日本"严重得多"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辜朝明(Richard Koo)是野村综合研究所的首席经济学家,曾就经济问题为几位日本首相提供建议。他因阐述“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概念并解释其导致日本所谓“大衰退”而闻名。


辜朝明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指出,典型的衰退被认为是商业周期波动的自然结果,而资产负债表衰退则以私人部门高额债务为特征,这导致储蓄增加,进而因家庭消费减少和商业投资下降而导致经济放缓。

虽然发达世界大多在应对高通胀问题,但中国的消费价格指数环比上涨不到1%,已持续一年多,消费者储蓄,许多企业在政府推出重大刺激措施前也都在观望,不愿扩大投资。 辜朝明与记者讨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


**在高负债和房地产危机引发的经济不确定性中——这两个问题您认为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表衰退——中国可能面临哪些风险?**

我多次受邀在中国发表演讲,并参与一些政策辩论。很多经济学家担心中国可能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但也有其他观点存在。

尽管中国第一季度的GDP增长达到了5.3%,但许多人依然感到沮丧,不知道在贸易紧张局势依旧高涨时,制造业主导的增长能否持续。 有人说(经济问题是关于)结构性改革,与资产负债表无关。他们认为只要进行一些货币和财政刺激,一切都会好起来。

这些是30年前日本问题开始时的典型论点。国家不断尝试各种结构性改革政策,但花了20年才从那场混乱中走出来。

另一方面,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衰退)初期也有类似论点,但在头两年内,(前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读了我的书,意识到这是资产负债表衰退。一旦他意识到这一点,他开始推动财政刺激(用著名的短语“财政悬崖”),这与他最初认为货币政策可以单独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判断相悖。因此,美国较快地走出了那场(衰退)。

欧洲主要政策制定者根本不接受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因此,他们继续推动结构性改革,浪费了几年时间。欧洲花了几乎是美国两倍的时间才走出同样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所以,如果你采取正确的政策,你会相对较快地走出衰退。但如果不这样做,你可能会陷入其中很长时间。

**所以,您的建议是,中国决策者应该着眼于如何降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风险,并承诺立即采取相关措施?**


是的。

关于财政刺激的规模,我认为当你要犯错误时,一定要确保刺激措施过大而不是过小。必须要大,因为资产负债表衰退会迅速摧毁经济。

如果(刺激)太小,经济开始迅速衰退——而你只在那时决定(实施)更大的刺激——那么成本将远高于一开始就采取正确的规模。

如果你让中国经济遭受非常严重的打击,然后试图帮助它恢复,考虑到其规模和全球影响,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


对那些对中国资产负债表衰退持怀疑态度的人,我的回应是:我们在2008年尝试过大规模刺激,这几年后造成了各种问题,所以我们不想重复同样的错误。这似乎是目前的主要考虑。

我的反驳是:当中国政府宣布4万亿人民币的计划(在2008年11月)以维持8%的增长时,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在嘲笑。他们问中国如何在全球经济崩溃、中国股票到那时已从高点下跌70%的情况下维持这种增长。

但一年后,中国在2010年第一季度录得11.9%的增长,没有人再笑了。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恢复了信心,因为人们认为中国会像美国欧洲日本一样陷入困境。更多的信心有助于增加消费和投资,使经济重新运转起来。

当然,4万亿人民币的计划在随后几年中债务和过度投资过多。

所以,教训是你首先要投入大规模刺激,以赢回政府能够维持增长的信心。然后,一旦经济重新运转起来,你就开始减少刺激。(在2008年的经验中),中国在第二年记录了更高的增长,所以应该开始缩减计划。

我认为今天我们也需要这样:一个大计划,而且这个计划应该是长期的。当人们感到有信心时,一些人可能会增加消费和投资,那么我们就能更快地走出这个困境。

所以,你提出一个非常有保证的计划,比如五年。如果在第二年,经济已经恢复,你开始削减它,以防止经济过热。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61 Seconds and 6 DB Queries in 0.003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