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南京"鬼秤"事件發酵 網絡熱議(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南京市江寧區魚攤用“鬼秤”缺斤少兩,顧客投訴反被市場管理人員訓斥還砸手機。事件在網絡上曝光引發輿論廣泛關注。有公眾號發文分析指出:“鬼秤”屢禁不絕的根源在於地租經濟式的市場管理體制,監管權力的壟斷是導致商業道德敗壞的根源。


5月18日上午8點多,一位“打假博主”在短視頻平台抖音上發布了一條他在南京市江寧區東山第二農貿市場買魚時,遭遇攤主使用“鬼秤”的視頻

從短片中可以看到,這位博主是以暗訪的方式,暗中拍攝了整個買魚的過程。在東山第二農貿市場的一個攤點買完魚後,博主隨即到市場的公平秤上去復秤,結果發現少了四兩。


然後,博主回去找賣家“討說法”。賣家也不否認自家的秤有問題,承認是“九兩秤”,然後毫無畏懼地跟著博主去間市場管理員。

博主沒想到,市場管理人員看到有顧客來投訴,不是斥責或處罰缺斤少兩的賣家,反而轉頭對著投訴者大聲吼道:“滾開!別在這兒礙眼!”

於是,博主堅持據理力爭。在兩人理論過程中,那名市場經理發現跟著博主來的人中有人在用手機拍攝,於是立即沖上去搶奪對方的手機,隨後將手機狠狠砸向地面。

博主報警後,警察來了竟也反過來責備博主:“你來買魚用手機拍人家幹嘛?你說這事怎麼處理?”

這段視頻在網絡社群中迅速傳播開來,引發中國網友對市場上“鬼秤”屢禁不止現象的熱議。



視頻截圖)


中國網友評論道:“如果屬實,本來就應該是刑事案。被警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給糊弄過去了。”另一位網友留言說:“地方保護主義,官黑勾結成常態。”

有網友則針對警方的上述言行評論道:“這真他麼無語了。警察竟然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還要問報警人。”另一位網友跟帖道:“肯定是已經收了黑錢,當保護傘了。”

一位網名為“默默看著世界”的網友則寫道:“賠手機不算什麼,因為平時收好處比賠一個手機劃算多了,如果都合法經營,誰還送好處啊,還怎麼吃拿卡要啊。”


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南京江寧區聯合調查組5月19日發布情況通報表示:獲悉網友5月18日反映江寧區某農貿市場賣魚商戶存在“缺斤少兩”,以及市場方管理人員搶摔手機等情況後,江寧區對此事件開展了調查,“經查,該事件發生於4月22日”。目前,江寧區市場監管局對涉事農貿市場主辦方和涉事商戶進行了“立案調查”,市場方已對涉事商戶予以“清退”。

通報並聲稱,江寧區下一步將在轄區內的農貿市場開展“電子秤專項檢查”,打擊“缺斤少兩”計量行為雲雲。

對於官方的這份通報,中國網友也不買帳。有網友在相關消息下留言,批評官方的通報“說的不清楚,全是套話”,並進一步質問:“重點是商戶勸退嗎?明顯是管理問題,要不也不敢明目張膽的承認缺斤短兩啊!”

微信公眾號“木蹊說”5月20日發表了題為《各地頻現“鬼秤”,問題的根源究竟在哪?》的評論文章,直指全國各地農貿市場“鬼秤”現象屢禁不絕,而問題的根源就在與市場管理與監督權被高度壟斷的體制本身。

文章坦言,缺斤少兩的問題,全國各地都有,而且不僅農貿市場,包括加油站也頻頻被曝電子調表計量作假的亂象。不管石油也好,菜市場也好,他們為什麼敢造假? 這與當前實行的 “行政壟斷市場開發經營權”的這種“地租經濟”本身有直接關系。

文章寫道:“鬼秤的背後,是一種權力尋租,是一種抱團腐敗。你想去監管它們,對不起,早就有小神仙走漏了風聲,商戶們收起鬼秤積極配合檢查。群眾冒著被報復的風險主動揭發,對不起,事後還要『弄你一頓』。”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6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