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樓市接連放出超級王炸 管用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央行連發三條重磅通知: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降低首付比例、全面放開房貸利率政策、設立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盤活商品住房庫存。其中,最受矚目的,無疑是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用以配合樓市去庫存。既然老百姓不買房,那就地方政府指定的國企買房,地方政府和國企沒錢,那就從銀行貸款,銀行再把貸款“賣給”央行。


理解這套政策組合拳,首先就要理解這幾年金融圈的高頻詞“QE”。

何為QE


所謂QE,就是“量化寬松”,是央行大規模資產收購和降息相配合的貨幣政策。由於降息是單獨使用的常規操作,說到QE更多地是指大規模資產收購。市場上每天都有大規模的資產買進賣出,債券、股票等等,唯有央行下場當買家時才是QE。因為央行是管貨幣的,直接下場買資產,就是貨幣擴張,或者直白地說“放水”。

QE是一劑貨幣政策的猛藥,通過貨幣擴張穩定資產價格,為市場注入流動性,避免通縮。

QE的“藥效”取決於市場主體跟風和央行采取一致行動的規模。市場上的資產規模那麼大,單靠央行發幣買資產是托不住資產價格的,要有足夠多的市場主體跟進才行。

所以,全世界最大的QE玩家是美聯儲。美元是國際中心貨幣,美國金融市場是全球金融市場。海外金融機構一看美聯儲“老大哥”開啟QE模式下場護盤,紛紛跟風進場。比如,2008年次貸危機,美聯儲開啟QE模式,下場購買機構債和MBS(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到2014年結束,一共搞了三輪,買入3萬多億美元資產。海外美元大規模回流美國美國的金融市場穩定了,美國的通脹起來了。大量的美元供給消除了全球的流動性危機。美聯儲開香檳,宣布QE成功。

但是,“藥有三分毒”,QE也存在風險。倒騰出來的錢太多了,市場過熱堆積泡沫,加劇金融風險,只能“反向治療”,把通脹摁回去,這個治療過程很痛苦,也很危險。前幾年的特殊時期,美聯儲也搞了大規模的QE,導致通脹過高。這兩年美聯儲暴力升息搞得怨聲載道,就是痛苦的“反向治療”。

總之,QE是猛藥,但不是萬靈藥,還有副作用。央行此番操作是為房地產業量身定做的,資金規模和再貸款方式不是嚴格意義上的QE,但是貨幣工具的性質相近,可以通俗地理解為針對房地產的微型版QE。這一做法體現了中國央行使用貨幣工具“精准施策”的思路。思路當然不錯,但這種“局部手術”的難度並不低。


能否托住房地產的市場信心是關鍵

如前所述,QE能否見效,關鍵看市場的“跟風效應”。即便是針對房地產的局部微操,單靠3000億的基金規模還是遠遠不夠的。僅杭州一地,目前的顯性住宅庫存(即已領出預售證但尚未網簽的房源)約3.9萬套,按照250萬一套的“白菜價”收儲,也得1000億。央行的3000億能去幾座城市的庫存?

當然,央媽發令槍一響,商業銀行肯定會跟。目前已經有帶動銀行系統5000億的樂觀預測。地方政府再跟個2000億,那就是1萬億。這應該足夠去庫存了吧?還是不夠。


去年全年的房地產銷售額為11.1萬億,這1萬億的增量資金,相當於1個多月的銷售額,也就是縮短了1個多月的庫存去化周期。按照易居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4年1月中國百城庫存報告》顯示的庫存去化周期即存銷比為22.9個月,屬於2010年有數據監測以來的最高水平。

地產合理的去化周期為6個月到12個月,央行QE直接帶動的政策性資金的直接作用不說是杯水車薪,也只能說是效果有限。因此,中國地產有效去庫存,靠貨幣政策定點放水是不行的,關鍵還得看市場信心恢復、購房需求釋放。

地產市場需求端的主體不是企業,更不是各級政府,而是千千萬萬的普通購房者。決定他們購房決策的,不是宏觀的貨幣政策,而是微觀的收入預期、資產增值預期。宏觀貨幣政策對提振市場信心的直接作用是很有限的。QE3000億也好、1萬億也罷,錢流不到購房者的手裡,買不起的還是買不起。

因此,央行QE的宏觀政策,能否影響人們的購房決策,是政策有效性的關鍵。這就涉及到另一個購房決策的關鍵因素——資產增值預期。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5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4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