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印度: 印度的大麻煩來了,這更是對全人類的一個警訊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夏天來了,印度(专题)的大麻煩也來了。


但我總有一種感覺,這也不僅僅是印度的麻煩,對全人類來說,都是一個警訊。

印度現在有多熱?


可能我們很多人都不相信,已經是能熱死人的熱。

我剛才看了一下,就在5月17日:

印度北方邦泰姬陵,最高溫度,46.9攝氏度;

印度首都新德裡,最高溫度,46.2攝氏度;

印度拉賈斯坦邦巴梅爾,最高溫度,46.5攝氏度。

看了一下,氣溫超過40度的印度城市,一抓一大把,這還只是夏天剛開始。在很多地方,印度氣象局已發布了高溫紅色預警。

這必定是一個會熱死很多印度人的夏天。

因為過去幾年,同樣的高溫,都在印度帶來很多悲劇。看新聞,印度多地已有零星中暑死亡的報道,總體數據沒看到,但想來不會太少。

要知道,在泰國,高溫已經造成了嚴重的悲劇。

就在上個月,泰國衛生部公告,自2024年初以來,泰國已有61人死於酷暑,而2023年全年則有37人死於中暑。

剛過去的4月,是我們人類有記錄以來最熱的4月。

人口幾千萬的泰國,已經有這麼多人熱死;人口超過14億的印度,情況你可想而知。

我記得,去年在寫類似一篇文章時,就引用過一篇外媒的評述:印度有望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它正面臨著接近人類生存極限的風險,因為它正遭受更強烈和更頻繁的熱浪。

氣溫太高,那就防暑降溫啊?

印度人悲劇地發現,沒有錢,更沒有電。


熱浪危機,在印度必然引發能源危機。

前幾年,超級熱浪,以及煤炭緊缺,導致印度一些地方大面積停電。印度人無可奈何,印度企業也不得不停產限產。

危機還引發糧食大規模減產,以至於當時印度政府不得不出手幹預,發布糧食出口禁令。

印度面臨的問題,也不僅僅發生在印度。前年的4月29日,巴基斯坦東南部兩座城市,氣溫達到了47攝氏度,創下當時北半球當天最高氣溫。

以至於當時巴基斯坦氣候變化部部長謝裡?雷曼非常感慨地說:這是幾十年來巴基斯坦第一次經歷“沒有春天的一年”。

我不是氣象專家,但我想,最近這二三十年,我們每個人都見證了太多極端的天氣。


天氣越來越熱。我曾在以前文章中說過,我們小時候,江南地區冬天也是滴水成冰,河流冰厚得大家都可以行走,屋簷下還會垂下長長的冰凌,現在還有嗎?

這句話,不接受反駁,因為我親身經歷過。

去年夏天,不知道大家還有印象嗎?我們很多中國城市,包括北京在內,夏天也是酷熱難當,氣溫一再創歷史新高。

不知道今年又會怎樣?

但熱浪滾滾,已是我們人類必須面對的一個事實。不僅僅在印度,在東南亞,在中國,也在世界很多地方。

記得前幾年,因為類似的高溫,僅加拿大(专题)不列顛哥倫比亞一個省,短短一周內,至少報告700人意外死亡。高溫引發野火,萊頓鎮被付之一炬。

動物也倒了大霉。在溫哥華附近的基茨拉諾海灘,很多貝類直接在海灘被“烤熟”……密密麻麻。

為什麼加拿大能死那麼多人?

很簡單,別看加拿大、英國,以及北歐很多地方,屬於發達國家。但因為那裡夏天一直很涼爽,人們普遍不會安裝空調。

老天爺突然變臉,熱浪襲來,有能力的去避暑,沒能力的呆烤箱,身體素質好的人,還熬得住;體弱多病者,很多就被熱死了。

氣候變化,最大的受害者,還是窮人。

當然,任何一塊硬幣都有兩面。好消息是,氣候變化,讓北方一些地方變得濕潤,讓一些土地變得更適宜耕種。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3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3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2 游客 [畜.癸.士.為] 2024-05-18 11:18
    三哥趕超🇨🇳從氣溫開始!
    評論1 游客 [次.昔.取.載] 2024-05-18 09:37
    有什麼好悲天憫人的。沒有電為什麼?印度每年花費大量的軍費用於擴張領土,同巴基斯坦打仗,同中國邊境摩擦。如果能稍稍多用一定經費發展電力,發展民生,也不會到今天。中國30年前也是電力貧困國,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風電,太陽能,核電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開始對國外賣電。印度政府無能,靠詐騙賺錢,不值得同情,也別拿環保說事,環保中國一樣世界領先。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39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