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五個國家的合力重塑了今天中國的模樣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如何塑造成今日之貌?眾多解釋涉及地理、文化、民族、思想等多個維度,這些多在探究“內部因素”。


然而,真正深刻塑造中國命運、左右國家歷史軌跡及未來發展的,往往是被極大忽視的“外部因素”——即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文明的影響。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完全獨立於世界其他地區和國家的影響而存在。一個國家對外國文化的吸收與接納態度,常常深刻影響著國家的未來,甚至關系到國民的生死。


中國而言,有五個國家的影響尤為顯著,它們以不同的方式對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且直至今日,這些國家與我們的命運依然緊密相連:

印度:對中國文化影響既久且深

在外來文化中,佛教對中國人的影響之深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之廣泛,是無與倫比的。印度,作為佛教的發源地,通過這一宗教文化,成為了第一個對中國文化產生深刻影響的外來文明。

有人可能會低估印度的影響,認為佛教傳入中國屬於古代歷史,其影響力已成為過去。但實際上,印度佛教的影響已經深入中國文化的骨髓,無處不在,甚至超出了人們的直觀感知。

● 佛學深刻地影響了漢代以後中國幾乎所有文學巨匠。如果不熟悉佛學,我們很難完全理解朱熹、王陽明、梁啟超、王國維、周作人等大家的思想。即便是《水滸傳》、《紅樓夢》、《金瓶梅》等古典文學作品,若無佛學知識,也難以領會其深層含義。

● 如果不了解佛教,我們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將是殘缺的。佛教與儒家、道家一起,構成了中國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即所謂的儒釋道,“釋”便是指佛教。

● 佛教還深刻地塑造了中國人的日常語言表達和眾多的名山古跡。與佛教相關的詞匯如“心境”、“平等”等,數量之多足以編纂成冊。無論是五台山、九華山,還是少林寺、敦煌石窟等,都與佛教有著密切的聯系。缺乏佛教知識,人們只能看到表面的風景,而無法領略其深層的文化意義。

● 最為關鍵的是,佛教為我們對生命中一些最重大問題提供了深刻的思考方式。正如梁文道所言,佛教哲學在各方面都是非常符合邏輯的,而且在修行方法上,佛教提供的內容是最完整、最系統的。

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遠不止於此,這些影響難以一一列舉。而且,佛教只是印度中國的直接影響之一。除此之外,印度文明通過其對世界的貢獻,間接地也對我們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


● 首先是在數學領域,印度數學研究成果通過不同途徑影響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以及以地中海地區為代表的歐洲國家。

● 其次是在貿易領域,印度東南亞的貿易往來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孔雀王朝時代;印度地中海地區的貿易聯系也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紀甚至更早的時期。通過貿易等途徑,印度文明的科學成就參與了世界文明的構建,盡管這一點常常被公眾忽視。

英國:開啟中國現代化之門

相較於其他國家,英國對近代中國的影響可謂是最早的,其歷史可以追溯至1840年以前:


● 1796年,嘉慶帝即位之初便宣布禁止鴉片進口。隨後,嘉慶帝再次重申了這一禁令。東印度公司雖然表面上停止了在廣州的鴉片貿易,但實際上卻轉入了地下走私。

● 1808年,英國10艘兵船在安南遭遇挫敗後,以大西洋地區被法國占領為由,擅自闖入中國海域,並在澳門強行登陸。這種無視中國領土主權的行為為中英關系投下了陰影。

● 1838年,為了迫使中國放棄禁煙政策,英國印度海軍司令馬他侖率領軍艦進入中國海域。英國殖民主義者已經准備通過武力來實現其在外交和貿易上未能達成的目標。兩年後,鴉片戰爭爆發。

●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與英國及其他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條約,英國逐步在中國獲得了香港島、南九龍以及新界等大片土地和其他多項特權,而中國則從一個封建大帝國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但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標志著中國近代現代化進程的開始)。

進入二戰後的時期:

● 1950年1月6日,英國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大國。

● 在朝鮮問題、台灣問題、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問題上,英國美國立場不同,放寬了對華貿易限制,為美國對華“禁運”政策打開了一個缺口;英國政府宣布台灣中國的一部分,應歸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英國在60年代初就在聯合國投票支持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盡管英國也支持了美國提出的將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列為“重要問題”,需要聯合國大會2/3多數票才能通過的提案。
1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4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3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