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渡十娘|送外卖让我看到了美国普通人的生活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很多国人,尤其是北上广的原住民们都很沾沾自喜于“外卖”便利,但是他们可能从来也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来考虑这个问题,这么低廉的价格,是“剥削”了谁的利益?


假如不是亲自上阵做一番考量,恐怕我也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在上海生活的时候,就是“享受便利”的那一小群人。我可能只沾沾自喜于自己只要付很少甚至不用付外卖费用就可以吃到美味的外卖。

但是!这真的值得我们沾沾自喜么?试想如果在整个产业链上每一个人(企业)都要获得利润的话,那该怎么做呢?要不就是增加客户端的费用(提高菜价或减少菜量以及额外付费),要不就是减少上游的Cost(商家要让利给中间平台)。怎么减?油盐酱醋原材料,哪一样都能减,你懂的。


如果这两头本来好好的突然中间要插进一个平台+一个外卖员,他们还都要赚钱的话,怎么做?我相信你很容易就会得到答案。商家不傻,客户也不笨。中间不管是啥智商情商,主打一个“我只拿服务费”,所以……到底谁为这个服务费买了单呢?

再进一步,假如服务费不能够支撑一个劳动力的生活,那么,“服务费”能够让更多人来服务么?

这就是董宇辉说的“谷贱伤农”。或者最近很火的“璩静言论”其实也是一个意思:你把他人不当人看,然后把Labor费压到最低,最后反噬的会是自己。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有今天的成就,不是我们这些耍嘴皮子,挥笔杆子的人做了什么特殊贡献,而是无数勤勤恳恳的农民工们用最低廉的价格撑起来我们“美元储备世界第一”的神话。

所以马斯克要站出来打抱不平。只是“特斯拉标准”不是中国标准,Long way to go.

回到我在美国做外卖,除了上(初中生送外卖筹款买iPhone) 中(外送途中,我给儿子上了一堂MBA课)两篇所说的对孩子的锻炼之外,也让我从另一个侧面开始了解美国底层生活。

先上账单——

美国送一个外卖到底赚多少钱呢?我估摸了一下,大致是这样的:距离大概是1英里1-2块美金。这是平台硬性规定的。接下来就是小费了。美国人的小费观念是不需要教的,也许我不算一个典型,但依照我自己的不完全统计:大部分住在比较富裕的town里的居民,小费出手也大方些。假如你不把我归结到种族主义的话,我也很乐意告诉你,白人的小费往往都不错。很多是平台建议的百分比,20%左右。有时候是送一杯咖啡,也才几块钱,但可能就给1-2块小费。印度人最抠门。虽然叫外卖的不多但基本都是给很少甚至不给小费。


Instacart又不太一样。它主要是让买手帮他按照List采购。有时候能在店里呆上一两个小时。前两天在一个夸上海好的视频号里很多人笑美国“土”“落后”。其实不是的。假如我不去跑外卖我根本不知道原来美国人对购物自由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Instacart是一个App,其商业模式是这样的:它搭建一个平台然后找一些大商家/超市合作(其中包括Costco这样的)。消费者可以在它的平台上下单,然后shopper(买手)在另一个APP接到单子。买手接单后开车去指定超市开始购物(用InstaCart提供的数字卡连结Apple Pay结帐),App提供需要购买的商品的图片名称和价格,买手按图索骥。有些商店(比如wagnents)就非常好,连在哪一个走廊第几个货架都写得清清楚楚。所以就会很节约时间。

很多时候为了提高效率,平台也会把两家甚至三家在同一个超市(或者附近的)要求够物的Order放在一起。买手同样跑一趟却能收到两份钱,当然也会乐意。


平台为了鼓励接单,也会有很多促销政策:比如为了留住你在一个区域跑腿,会有无论你做多少都给你“完成N单赚$的(比如完成6单80+小费)。那样你一天可能至少就有100多刀可以赚了。

在比较富裕的区域每跑一单可能有1/20块小费(少了你可以不接),加上平台的费用,往往花上2个小时可能就有三五十块钱的收入。刨开休息时间不算,8小时一般都能赚到200-300,括号,美元。

那么这些钱够干嘛呢?给我们家来做家教的男孩每个月的杂物费大概是300块。我们一般的家庭(三四口人)这些钱可以买到吃一个礼拜的食物。

一天赚1000-2000人民币,这是我计算出来的美国生活指数相对比较高的麻州的外卖员的收入。也是基本符合当地最低工资一小时十六块钱的。运气好的话会更多(全靠小费)。

钱赚得不少,那么事呢?我感觉“人人平等”这件事在美国并不是挂在嘴巴上的。

首先,经过两个多月的实践,我可以说几乎没有碰到过特别离谱的客人。除了那些个别小费给得少甚至不给的,基本上都还是比较客气的。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56 Seconds and 8 DB Queries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