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中俄民族主义者遭遇彼此 杜金被中国网民"群殴"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当中俄民族主义者遭遇彼此:“普京大脑”杜金被中国网民“群殴” https://t.co/Vu0U10fq35—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May 15, 2024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即将展开新任期内对中国的首次访问,中俄双方已经在强调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并表示将推动中俄世代友好。不过,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被一些人称为“普京的大脑”的俄罗斯民族主义学者亚历山大·杜金(Aleksandr Dugin)却不断遭受中国网民的攻击和嘲讽。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网民对杜金的“群殴”凸显了两国出于反西方而建立的伙伴关系里少为提及的一面,即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俄罗斯多次出现的领土争议和政治冲突所带来的双方民族主义者之间的敌视。

普京定于星期四、星期五(5月16日到17日)两天访问中国,在普京抵达中国前,中国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中国官方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元首外交领航新时代中俄关系更上层楼》的文章。在文章中,他说,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他还强调双方将“推动中俄世代友好、合作共赢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5月15日,在新华社发布的对普京的专访中,普京也强调“俄中关系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即使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两国关系仍在持续加强。”

但是,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另一种景象。自从俄罗斯民族主义学者和理论家亚历山大·杜金(Aleksandr Dugin)上个星期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和哔哩哔哩上开通账号以来,他不断遭受着中国网民的攻击和嘲讽。

杜金开中国社媒账号遭攻击

5月6日,杜金同时在微博和哔哩哔哩创建了账号。在一段同时发布于这两个平台的短片中,他用中文说道“你好”,随后用俄文表示:“我是亚历山大·杜金,我正式开通了我在中国的社交媒体账号。希望未来能与中国的朋友们有更多的交流。”

他称中国时“充满魅力的土地”,他每一次造访那里都“深深感受到中国的进步与发展”。“中国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更在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活力,” 他说。

杜金还不点名地批评了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主任冯玉军今年4月在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冯玉军在文章中认为俄罗斯乌克兰战争上将不可避免地失败。杜金则反驳称冯玉军和一些中国人低估了俄罗斯的“坚韧与毅力”。

在微博上,他的这段视频立刻引来了大量针对他和普京政府的攻击。

俄罗斯必败,” 一条收获了上千点赞的留言写道。


“这是个极端分子,对中国极不友好,还曾制定计划肢解中国,”另一条留言说。

扩张主义者杜金曾经试图“肢解中国

今年62岁的杜金出生于莫斯科。上世纪80年代,他成为了一位反对共产主义的异议人士。苏联解体后,他逐渐开始推广俄罗斯扩张主义。他认为,莫斯科在欧亚大陆的领土扩张能够让其具有对抗美国带领的西方势力的能力。

他在1997年出版的书籍《地缘政治的基础》(Foundations of Geopolitics)中写道,将中国肢解是俄罗斯强盛的必要一步。


中国俄罗斯以南最危险的地缘政治邻国,” 杜金写道。他表示俄罗斯必须寻求“(中国)国家的领土瓦解、分裂以及政治和行政上的分割”。他希望将蒙古以及中国控制的西藏、新疆、东北三省打造为俄罗斯中国之间的安全缓冲带。

他还认为俄罗斯应当和中国的邻国日本建立盟友关系,形成“莫斯科-东京轴心”。此外,俄罗斯也应当邀请印度、朝鲜、韩国越南等国一同参加其对中国的限制和瓦解。

不过,过去几年里,杜金对中国的态度出现了大幅度改变。2018年,他第一次造访中国。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的活动上,他称赞了中国的经济、文化以及在“反殖民”斗争中的领导作用。

杜金还一改此前对遏制中国的支持,在演讲中称中国俄罗斯能够一起对西方力量“形成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牵制力量/牵拉效果”。

杜金现在是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也是中国的民族主义新闻机构“观察者网”的专栏作家之一。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前,他在专栏中表示,中国俄罗斯结成联盟将“意味着西方霸权会不可逆转的终结”。

“杜金是一名机会主义者,” 美国亚洲协会中俄问题高级研究员菲利普·伊万诺夫(Philipp Ivanov)对于杜金在中国上的态度转变告诉美国之音。“随着乌克兰战争戏剧性地加速了中国俄罗斯之间的一致,他的态度也开始转变,导致他现在尝试和中国的知识分子以及更广大的社群进行交流。”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39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2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