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新闻第2页江湖奇侠传:始终记得我与你,人群中一笑相逢

曾偶然看到上面这张剧照,觉得女主清丽脱俗,看着也比较眼熟,乍一看还以为是黎姿呢,不过有时候好像又神似关咏荷,还有点像郭蔼明,后来百度才知道她叫梁铮,原来演过《金枝欲孽》中尔淳的姐姐福雅一角;男主则是小时候非常喜欢的风流倜傥的四爷——郑少秋。
话说此剧是在当时台湾被称之为“神剧”的《江湖奇侠传》,一部九十年代末播出的清装戏。唉,我那时候只顾看小燕子啦,太肤浅了。。。这部戏在大陆不太红,也许是精灵古怪天真烂漫的小燕子太闪亮了,同时期的其它剧都黯然失色。但是有时候,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不是用红不红来衡量的。

之前看很多剧迷对此剧评价甚高,豆瓣评分也高达8.9,抽出时间看过后感觉确实不错,无论演员、台词、服装、取景、配乐等制作都很讲究,尤其是台词,可见编剧国文功底甚好。
其实在九十年代,台湾的影视剧出了不少经典,诸如《戏说乾隆》、《新白娘子传奇》、《包青天》、《一代皇后大玉儿》、《唐太宗李世民》等。且不论戏说或者民间传说,这些剧本的台词都相当有文化底蕴,也是我曾经寒暑假不可多得的精神食量。
“人群中一笑相逢”——这是《江湖奇侠传》的片尾曲,由郑少秋演唱。此歌可以说是雍正对吕四娘的内心倾诉。这部剧中,吕四娘名为吕丝丝,是浙江石门吕夫子家的小姐,名字倒也合适,可惜这位小姐不爱红妆,却爱舞刀弄剑。然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来江南替父亲调查行刺要案的雍亲王,于是两个人的命运都变了。或者,对雍亲王而言,吕丝丝的出现是锦上添花,而吕丝丝,就一生受情所苦。

清初四大奇案之一的雍正之死,都说是吕四娘所为,这部剧彻底翻了案,雍正也不是那个雍正,吕四娘也不是那个吕四娘——戏说历史。然而,编剧改的真好。何谓人在江湖,何谓有情有义,何谓深情大义。故事一改台湾电视剧拖沓的习惯,简直是大气磅礴。看到编剧的名字是丁善玺,也难怪,丁善玺是台湾资深导演、编剧,曾获得过亚太影展最佳导演、编剧以及金马奖终身成就奖。可惜,丁老在2009年因癌症已永远离我们而去。
秦雯编剧电视剧被央视撤档,此前王家卫秦雯私密录音曝光惹争议
据中国蓝新闻报道,11月5日,记者发现原定于11月7日在央八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爱情没有神话》从节目单中已被撤下,由《四喜》接档播出。

据了解,《爱情没有神话》由唐嫣、赵又廷主演,该剧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编剧是秦雯。

秦雯,1982年11月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内地女编剧,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戏文专业01级,担任电视剧《辣妈正传》《我的前半生》《繁花》的编剧。曾获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编剧奖。
此前,《繁花》幕后编剧古二爆料录音,让秦雯陷入枪手代写争议,还曝光秦雯曾向王家卫炫耀“袭警被捞”一事,引发网友热议。
爆料的7段总时长为一个多小时的对话均以“会议纪要”为标题,内容除佐证《繁花》中大量重头戏份为古二所写之外,还包括王家卫提到“唐嫣很装”,秦雯透露《流金岁月》中刘诗诗与倪妮争台词,秦雯称陈道明记不住大段台词,王家卫认为游本昌“不是省油的灯”等秘辛。随后其爆料内容已全部不可见。

来源:中国蓝新闻、极目新闻
世界名校地震:数百名申请者学历造假
刚刚过去的申请季,从事留学咨询行业10年的庄培鑫常常接到电话,有的来自学生,有的来自家长,他们在电话里说申请香港(专题)高校的压力太大了。
香港高校的假学历“狙击战”仍在继续。在不久前的本科入学咨询日,香港中文大学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处长王家彻表示,该校本学年共录取近900名非本地生,堵截了数百宗疑似使用假学历申请入读的案例。随后,香港大学也公布了类似的申请数据,并强调无人被录取。
这场假学历“狙击战”始于2024年5月。起初,香港大学经管学院认为一名硕士生能力存疑,在查出该生以假学历入学后,该院对在读硕士研究生发起彻查,香港其余高校陆续跟进。清查范围一度从在校的修课式研究生(多为一年制)扩大到所有硕士、博士,甚至倒查过往毕业生。有留学顾问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是香港留学圈的一场地震。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香港警方共接获126宗假学历案件。在这个学年,至少5所香港高校发现疑似假学历申请。王家彻表示,自去年港大爆发假学历申请风波后,学校将杜绝假学历申请视为“首要任务”。
深圳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香港学术与职业资历评审局评审专家李树英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顶尖高校越是扩招,就越依赖量化指标识别生源,不可避免地制造出了可伪造的目标。
也就是说,留学香港越来越热的当下,秩序与规范的建立,仍需时间。

图/视觉中国
从信任到怀疑
今年10月底,在拿到香港中文大学的录取通知后,夏依还是陷入了焦虑。学校发来邮件,称她提交的成绩单印章过于模糊,要求她重新补交材料。
在后续和招生官的沟通中,夏依得知成绩单上只能用现场加盖的鲜章,还要用密封的档案袋盖上骑缝章。重新审查完材料,夏依终于收到了正式录取通知。
在去年5月假学历申请风波爆发时,这种对细节近乎严苛的审查就已初见端倪。
彼时陈艾莉收到了香港理工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拟录取邮件,正式录取则需要她提供实习证明——学校规定,申请这一专业的学生需有一年实习或工作经验。当时,香港高校圈开始出现严查假学历的风声,但陈艾莉没想到自己也被卷进旋涡。
最开始,学校不认可她出具的实习证明,提出需要工资条和实习合同用以佐证。几次收到要求她自证的邮件后,陈艾莉很困惑,还有一点不被尊重的焦虑:为了腾出整段时间用于实习,她甚至提前完成了本科课程,学校到底在怀疑什么?
她签订了保密协议,无法提供敏感的工资条和合同细节。向学校反馈后,她提交了自己每天上下班的打卡记录和排班表。隔了一个星期,学校终于发出了正式录取通知。
入学后,学院负责审查招生资料的老师向陈艾莉透露,学校打假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学前面试也是甄别学历真伪的方式。招生组如果发现一些同学在视频面试时眼神不自然,疑似在看提词器,他们会酌情不录取该学生。
不过,陈艾莉发现身边依旧不乏造假的同学。他们会找相熟的公司或者外企“制造”一份实习证明。她理解学校严查的逻辑,校方想招收对这个行业有基本认知的学生,然而通过造假进来的学生,不仅破坏了诚信机制,而且“对行业现状一无所知,这与他们的教学方案是冲突的”。
事实上,2024年假学历风波的初始,也源于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教学要求不符。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叶兆辉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自称从美国高中毕业的学生涉嫌抄袭他人作业、无法参与英语课堂讨论,经管学院认为这是重大疑点,决定对其申请材料进行二次审核。在证实该生确实存在学历造假行为后,学院要求其他学生也需通过官方渠道重新提交本科成绩单和学位证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