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房貸大跳水了 中國加快印鈔
3月10日,央行公布了2月份的金融數據,整體看來,有好有壞。
第一,印鈔速度繼續加快。
央行披露,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75.52萬億元,同比增長12.9%,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個和3.7個百分點。
廣義貨幣是整個貨幣的供應量,而廣義貨幣的增速,一般被視作印鈔速度。
從規模來看,我們的貨幣供應量繼續走高,較1月份直接增加了1.71萬億。增速繼續保持兩位數,且創下了2016年3月份以來新高,也即創7年來新高。
可見,為了推動經濟復蘇,央行開足了馬力。市場上的貨幣之水非常充足,供應非常充足,那麼貨幣的需求端如何?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央行
02 社融走暖
第二,社融與人民幣(专题)貸款都好於預期,但也有隱憂。
央行披露,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1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95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53.97萬億元,同比增長9.9%;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81萬億元,同比多增5928億元。
人民幣貸款,是市場經濟主體獲得貸款的主要途徑。而社會融資規模其涵蓋的范疇更廣,它包含人民幣貸款以及外幣貸款、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等等。
一言以蔽之,社融反映的是整個社會對貨幣的需求。所以,看需求端,社融是最直接的數據。
廣義貨幣和社融,其實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前者是貨幣供應,後者是貨幣需求。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貨幣需求正在起勢,這是好信號,說明企業開始貸款了。比去年好了很多。去年,我們的貨幣就開始發力,從去年4月份開始,廣義增速就一直保持兩位數。
去年的社融很不給力,貨幣之水很足,但沒有多少人來接水。從2月份的社融數據來看,接水的人開始多起來了。
但是,關鍵在這個但是,從結構來看,主要還是貸給了大基建。
從社融增量的結構來看,多增的1.95萬億 ,主要被兩個“人”貸走了,一個是實體經濟。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82萬億,同比多增了9241億元。
另一個是政府債券。政府債券淨融資8138億元,同比多增了5416億元。
這兩者合起來多增了14657億元,占社融多增1.95萬億的75%。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