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列治文 疯狂炒房的恶果刚开始
大温地区持续的高房价使得越来越多年轻家庭正在逃离温哥华,从上半年开始这种逃离潮就越演越烈。
其后果就是,由于年轻家庭越来越少,不少公立学校将因入学率不足而关闭。
而到目前来看逃离温哥华引发的关校潮等,苦果才刚开始。。。。
温哥华关闭11所学校
温哥华敎育局学务委员昨晚在Sir Charles中学开会,决定面临关闭的学校名单。
他们最后投票通过会对11间学校进行关校的咨询程序。
Britannia中学就获在名单上删除。
而就有两名学务委员曾经要求将Britannia中学再次列入名单内。
不同学生、敎师和社区组织曾经对关校进行广泛讨论。


数据显示,温哥华校区现有50,387名学生,所有公校可容纳59585名学生,入学率为84.6%,但预计未来15年仅增加550名学生,无法满足每所学校注册率95%的标准。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温哥华学校局计划在2030年前将容纳量减少至53,618人,为此要关闭13所学校。
关闭或重新利用一所学校,每年可额外节省24.9万元运营成本:关闭一所小学可节省56.7万元年运营成本和200万到400万元不等的维护费,关闭一所中学可节省194.9万元的年运营成本和1700万元的维护费。

类似的故事不单单发生在温哥华。
事实上,大温地区除了素里外,其它城市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列治文督学就向教育局提交报告,列出16间有可能需要被关闭的小学,并列出工作时间表,预期10月表决最终要关闭的3-5所学校,并于2017年6月30日正式关闭学校。
列市敎育局下月定关校名单
列治文敎育局会在10月17日定出关闭学校的名单。
当中Daniel Woodward小学的家长正尽最后努力,企图游说学务委员取消关校。
有家长指出,小学75%学生都是步行上学,一旦关校学生需要改往Thomas Kidd上课,学校所在的Williams Road交通十分繁忙,他们很担心安全问题。
有家长表示咨询的时间不足够。
不过有学务委员说,下个月三日和七日会有另外两次咨询,到时家长可以继续发表意见。



大温高房价逼疯年轻人
为什么居民人数在增加,学生反而在减少?
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大温地区持续的高房价,逼得越来越多的年轻家庭正在逃离温哥华,温哥华的净增人数,多数是没有家庭的单身人士,或是选择私校的富裕家庭或孩子已成年的家庭。
这也是公校小学招生率比中学要低的原因。
列治文教育局主席认为,市内学校收生率减,与房价大幅上升有关,“这令一些年轻的小家庭无法负担在列市居住,因而需要搬到其他地方”。
而学务委员何锦荣表示,选择关闭哪所公校,其中一个条件是,该校的3公里距离内,有否其他学校能够接收需要关闭的学校的所有学生,“关校是无奈的决定,但为了确保学校能取得省府的抗震工程拨款,以保障学生及教职员安全,这些决定都是必要的”。
年轻专才纷纷逃离温哥华
温哥华房价之高,不但影响普罗大众,就连不少企业也大叹难以招聘所需的专才。
原本在加国网上交易企业iQmetrix驻温哥华办事处担任传讯经理的34岁Allan Pulga最终卷起家当,搬到沙省雷琴纳,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难以负担大温地区的房价。
他表示,如果还是单身年轻,是可以在温哥华自给自足,然而当想到成家立室,有了小孩在此定居的话,根本无法负担。
其实类似Pulga这样的担忧不在少数,高不可攀的房价,正迫使不少年轻专才离开这个城市。
政府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年龄在25岁至44岁的族群,离开温哥华到其他省份的,较迁来温哥华的要多。
大温地区不少公司要从其他地区招聘专才到来工作愈来愈困难,特别是招聘高层的行政人员,他们看到如天高的房价都望而却步。
最后温哥华就只剩下了房子了吧!
=== === ==== ==== ====
网友:为了“学区”而来,怎料“名校”也会收生不足而关闭。。。
网友:最后温哥华学区只剩下华裔和中东裔富二代,呵呵
网友:年轻人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房价就开始大跌了,就像当今日本。
网友:疯狂炒房的恶果!利润是极少数人的,社会代价却是大家的!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已经有 167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由于其后果就是,由于年轻家庭越来越少,不少公立学校将因入学率不足而关闭。
而到目前来看逃离温哥华引发的关校潮等,苦果才刚开始。。。。
温哥华关闭11所学校
温哥华敎育局学务委员昨晚在Sir Charles中学开会,决定面临关闭的学校名单。
他们最后投票通过会对11间学校进行关校的咨询程序。
Britannia中学就获在名单上删除。
而就有两名学务委员曾经要求将Britannia中学再次列入名单内。
不同学生、敎师和社区组织曾经对关校进行广泛讨论。


数据显示,温哥华校区现有50,387名学生,所有公校可容纳59585名学生,入学率为84.6%,但预计未来15年仅增加550名学生,无法满足每所学校注册率95%的标准。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温哥华学校局计划在2030年前将容纳量减少至53,618人,为此要关闭13所学校。
关闭或重新利用一所学校,每年可额外节省24.9万元运营成本:关闭一所小学可节省56.7万元年运营成本和200万到400万元不等的维护费,关闭一所中学可节省194.9万元的年运营成本和1700万元的维护费。

类似的故事不单单发生在温哥华。
事实上,大温地区除了素里外,其它城市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列治文督学就向教育局提交报告,列出16间有可能需要被关闭的小学,并列出工作时间表,预期10月表决最终要关闭的3-5所学校,并于2017年6月30日正式关闭学校。
列市敎育局下月定关校名单
列治文敎育局会在10月17日定出关闭学校的名单。
当中Daniel Woodward小学的家长正尽最后努力,企图游说学务委员取消关校。
有家长指出,小学75%学生都是步行上学,一旦关校学生需要改往Thomas Kidd上课,学校所在的Williams Road交通十分繁忙,他们很担心安全问题。
有家长表示咨询的时间不足够。
不过有学务委员说,下个月三日和七日会有另外两次咨询,到时家长可以继续发表意见。



大温高房价逼疯年轻人
为什么居民人数在增加,学生反而在减少?
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大温地区持续的高房价,逼得越来越多的年轻家庭正在逃离温哥华,温哥华的净增人数,多数是没有家庭的单身人士,或是选择私校的富裕家庭或孩子已成年的家庭。
这也是公校小学招生率比中学要低的原因。
列治文教育局主席认为,市内学校收生率减,与房价大幅上升有关,“这令一些年轻的小家庭无法负担在列市居住,因而需要搬到其他地方”。
而学务委员何锦荣表示,选择关闭哪所公校,其中一个条件是,该校的3公里距离内,有否其他学校能够接收需要关闭的学校的所有学生,“关校是无奈的决定,但为了确保学校能取得省府的抗震工程拨款,以保障学生及教职员安全,这些决定都是必要的”。
年轻专才纷纷逃离温哥华
温哥华房价之高,不但影响普罗大众,就连不少企业也大叹难以招聘所需的专才。
原本在加国网上交易企业iQmetrix驻温哥华办事处担任传讯经理的34岁Allan Pulga最终卷起家当,搬到沙省雷琴纳,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难以负担大温地区的房价。
他表示,如果还是单身年轻,是可以在温哥华自给自足,然而当想到成家立室,有了小孩在此定居的话,根本无法负担。
其实类似Pulga这样的担忧不在少数,高不可攀的房价,正迫使不少年轻专才离开这个城市。
政府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年龄在25岁至44岁的族群,离开温哥华到其他省份的,较迁来温哥华的要多。
大温地区不少公司要从其他地区招聘专才到来工作愈来愈困难,特别是招聘高层的行政人员,他们看到如天高的房价都望而却步。
最后温哥华就只剩下了房子了吧!
=== === ==== ==== ====
网友:为了“学区”而来,怎料“名校”也会收生不足而关闭。。。
网友:最后温哥华学区只剩下华裔和中东裔富二代,呵呵
网友:年轻人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房价就开始大跌了,就像当今日本。
网友:疯狂炒房的恶果!利润是极少数人的,社会代价却是大家的!



分享: |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