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購房是中國出口加國最新商品
中國出口到加拿大的最新“商品”?!加國媒體真是夠了···
最近,加拿大聯邦政府撥款50萬,調查海外買家炒房問題。很多當地人把溫哥華房價高漲歸罪為華人,加拿大主流媒體《環球郵報》發文嘲諷說,華人購房者是中國出口到加拿大的最新“商品”。
罪魁禍首劍指華人
各種劍指華人為房價罪魁禍首的說法甚囂塵上。
早 前UBC大學兼職教授甄瑞謙(Andy Yan)的一份調查報告曾引起輿論普遍關注。“66%購房者有典型中國人姓名”說法並非指的是大溫,僅僅是甄瑞謙所搜集的自2014年8月至2015年2 月的,靠近UBC大學校區獨立屋銷售紀錄中購房者名單中“典型中國人姓名”的比例,其統計時間跨度僅半年。
這個調查范圍僅為UBC校區的一 小部分,而UBC校區又僅僅是大溫哥華22個市鎮區的一個而已。且正如許多評論者當年就指出的,有“典型中國人姓名”的未必就一定是中國籍人士,他們同樣 可能是華裔加拿大永久居民、華裔加拿大人,甚至土生土長的加拿大華人。但“甄瑞謙報告”顯然為認為中國人炒高房價者的人提供了“炮彈”。
炒高物業的並非華人
大溫地區華人多,華人喜歡置業,又有些富人喜歡炫耀自己的豪宅,很容易成為炒高房價的替罪羊。
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我們的加拿大置業顧問仔細分析了一下實際狀況:
首先,從她接觸的客戶看,海外身份來溫哥華購房的,占的比例非常少。即使有,也是跟加拿大有關的,比如孩子在加拿大留學,或者有親戚在溫哥華,也有一些,是自己有移民到溫哥華定居的打算的。專門來溫哥華炒房投資的少之又少。
今 年初,卑詩省公證人協會(SNPBC)公布了2015年11月對服務大溫哥華地區房地產公證人的訪問,60名受訪者中33%表示“未收到海外買家申 請”,52%稱所接申請中涉及海外買家的不到10%,聲稱所接申請中海外買家比例占26-50%的為5%,聲稱“海外買家過半”的比例,僅有區區3%。調 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大溫住宅物業的買賣雙方都是卑詩省或加拿大的居民。
第二,中國來的新移民買房,影響到的區域是有限的。主要是學區房, 溫西、列治文、西溫、南素裡的房價上漲可能與華人喜歡到這些區域購房有關,但其他地區今年第一季度房價瘋漲,中國人並不是主要推動力量。比如北素裡、蘭 裡、三聯市、溫東、北溫,特別是像楓樹嶺、Tsawwassen這些白人喜歡居住的地區,更是與華人新移民無關。華人老移民買房的方式與當地西人差不多, 通常根據自己的生活需要購房,炒房的說法更與他們無關。
第三,從建商買地炒房看,華人建商更是不成氣候。溫哥華的大型建商都是本地西人和印度人,華人工匠來的很少,華人搞建築主要是做包工頭。還有一些是自己建房賣掉,更是小打小鬧。如果說建商買地建房炒賣,要追究的不是華人,而是西人和印度人開的建築公司。
供不應求是主因
溫哥華房價猛漲,到底跟誰有關呢?
有路認為,政府要對高房價負很大責任。政府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地稅,所以他們並不是真的反對高房價。房價一路上漲,與體制有關。另外,低利息使很多原本無力購房的人加入了置業大軍,政府沒有相關的措施抑制人們湧入房地產市場。
有路認為,大溫房地產市場持續高溫,最大的原因是供不應求。 大溫的房子,大部分是拆了重建,沒有增加多少土地供應。拆掉獨立屋建公寓樓,使獨立屋更加成為稀缺商品。因為溫哥華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大溫的房子 的購買者,並不局限於本地人。像悉尼、蘇黎士一樣,房價高是理所當然的。溫哥華是世界上富人青睞的地方,不但中國富豪,俄羅斯、美國及阿拉伯國家的富人也 對溫哥華趨之若鶩。加上加幣下跌,來溫哥華購房對於用美金購房的人來講,是大好時機。即使有海外投資者在大溫購房,主要的力量也不是華人。
華 人成為替罪羊是因為華人不團結,選舉時也不愛投票。政客敢惹印度人、猶太人嗎?政客一到選舉,就拿華人說事。希望掙得一些主流的選票。到成功上位,就再向 中國送出橄欖枝。這已是慣例。華人愛炫耀也是引來嫉妒,樹大招風的原因。有人華人富豪暴發後,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有錢。最近據傳一位中國富豪來加拿大登陸, 帶著幾個保鏢,耀武揚威的,被懷疑他是犯罪團伙的,拒絕讓他登陸。不管是否是真的,也要讓華人富豪注意,要學會低調行事了。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已經有 4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華人購房者是最近,加拿大聯邦政府撥款50萬,調查海外買家炒房問題。很多當地人把溫哥華房價高漲歸罪為華人,加拿大主流媒體《環球郵報》發文嘲諷說,華人購房者是中國出口到加拿大的最新“商品”。
罪魁禍首劍指華人
各種劍指華人為房價罪魁禍首的說法甚囂塵上。
早 前UBC大學兼職教授甄瑞謙(Andy Yan)的一份調查報告曾引起輿論普遍關注。“66%購房者有典型中國人姓名”說法並非指的是大溫,僅僅是甄瑞謙所搜集的自2014年8月至2015年2 月的,靠近UBC大學校區獨立屋銷售紀錄中購房者名單中“典型中國人姓名”的比例,其統計時間跨度僅半年。
這個調查范圍僅為UBC校區的一 小部分,而UBC校區又僅僅是大溫哥華22個市鎮區的一個而已。且正如許多評論者當年就指出的,有“典型中國人姓名”的未必就一定是中國籍人士,他們同樣 可能是華裔加拿大永久居民、華裔加拿大人,甚至土生土長的加拿大華人。但“甄瑞謙報告”顯然為認為中國人炒高房價者的人提供了“炮彈”。
炒高物業的並非華人
大溫地區華人多,華人喜歡置業,又有些富人喜歡炫耀自己的豪宅,很容易成為炒高房價的替罪羊。
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我們的加拿大置業顧問仔細分析了一下實際狀況:
首先,從她接觸的客戶看,海外身份來溫哥華購房的,占的比例非常少。即使有,也是跟加拿大有關的,比如孩子在加拿大留學,或者有親戚在溫哥華,也有一些,是自己有移民到溫哥華定居的打算的。專門來溫哥華炒房投資的少之又少。
今 年初,卑詩省公證人協會(SNPBC)公布了2015年11月對服務大溫哥華地區房地產公證人的訪問,60名受訪者中33%表示“未收到海外買家申 請”,52%稱所接申請中涉及海外買家的不到10%,聲稱所接申請中海外買家比例占26-50%的為5%,聲稱“海外買家過半”的比例,僅有區區3%。調 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大溫住宅物業的買賣雙方都是卑詩省或加拿大的居民。
第二,中國來的新移民買房,影響到的區域是有限的。主要是學區房, 溫西、列治文、西溫、南素裡的房價上漲可能與華人喜歡到這些區域購房有關,但其他地區今年第一季度房價瘋漲,中國人並不是主要推動力量。比如北素裡、蘭 裡、三聯市、溫東、北溫,特別是像楓樹嶺、Tsawwassen這些白人喜歡居住的地區,更是與華人新移民無關。華人老移民買房的方式與當地西人差不多, 通常根據自己的生活需要購房,炒房的說法更與他們無關。
第三,從建商買地炒房看,華人建商更是不成氣候。溫哥華的大型建商都是本地西人和印度人,華人工匠來的很少,華人搞建築主要是做包工頭。還有一些是自己建房賣掉,更是小打小鬧。如果說建商買地建房炒賣,要追究的不是華人,而是西人和印度人開的建築公司。
供不應求是主因
溫哥華房價猛漲,到底跟誰有關呢?
有路認為,政府要對高房價負很大責任。政府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地稅,所以他們並不是真的反對高房價。房價一路上漲,與體制有關。另外,低利息使很多原本無力購房的人加入了置業大軍,政府沒有相關的措施抑制人們湧入房地產市場。
有路認為,大溫房地產市場持續高溫,最大的原因是供不應求。 大溫的房子,大部分是拆了重建,沒有增加多少土地供應。拆掉獨立屋建公寓樓,使獨立屋更加成為稀缺商品。因為溫哥華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大溫的房子 的購買者,並不局限於本地人。像悉尼、蘇黎士一樣,房價高是理所當然的。溫哥華是世界上富人青睞的地方,不但中國富豪,俄羅斯、美國及阿拉伯國家的富人也 對溫哥華趨之若鶩。加上加幣下跌,來溫哥華購房對於用美金購房的人來講,是大好時機。即使有海外投資者在大溫購房,主要的力量也不是華人。
華 人成為替罪羊是因為華人不團結,選舉時也不愛投票。政客敢惹印度人、猶太人嗎?政客一到選舉,就拿華人說事。希望掙得一些主流的選票。到成功上位,就再向 中國送出橄欖枝。這已是慣例。華人愛炫耀也是引來嫉妒,樹大招風的原因。有人華人富豪暴發後,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有錢。最近據傳一位中國富豪來加拿大登陸, 帶著幾個保鏢,耀武揚威的,被懷疑他是犯罪團伙的,拒絕讓他登陸。不管是否是真的,也要讓華人富豪注意,要學會低調行事了。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