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清华却成"人下人" 网上炸开锅
清华大学,国内顶尖学府,多少人挤破头想进去。可这位女同学为什么这么失落?原因很简单,网上流传的刻板印象让她压力山大。有人说,清华的研究生不如本科生“纯正”,深圳校区又被认为不是“正宗”清华。这种看法像一阵风,吹得人心里不是滋味。
先说“研究生”这三个字。现在考研热得像夏天的大太阳,可社会上还是更看重第一学历,也就是本科出身。用人单位挑人时,眼睛常盯着你的本科学校。考上清华研究生,本该是件牛气的事,可在一些人眼里,研究生似乎总比本科生低一等。尤其是那些本科不是清华的同学,到了清华校园里,偶尔会听到“外来户”的议论。
再看“深圳”这两个字。女同学考上的专业在清华大学深圳校区。虽说挂着清华的名号,可有些人总觉得分校区差点意思。网上甚至有声音说,深圳校区的学生不是“真清华人”。这话听起来刺耳,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有些企业在招聘时,直接写明“只要清华本部毕业生”,这让分校区的学生心里更添堵。

这种“分层”现象还不止于此。在清华校园里,还有一条隐形的鄙视链。比如,理工科的学生常觉得自己比文科生高一头,而艺术类专业的同学,比如清华美院的学生,更是被调侃是“最底端”。有位美院学生在网上留言:“我们才是鄙视链的地板!”这话半开玩笑,可也透着几分无奈。

还有一类学生也常被误解,就是通过强基计划进入清华的同学。他们经过层层选拔,成绩一点不差,可外界总觉得他们是“低分进清华”的特殊群体。这种标签贴在身上,就像背了个沉重的包袱,走得再稳也觉得累。
这些现象让人心里不是滋味。考上清华,靠的是真本事,哪有什么高低贵贱?可网上那些刻薄的评论,偏偏爱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女同学的自嘲发帖,其实也说出了很多清华学子的心声:努力考进顶尖学府,却还要面对莫名其妙的“等级”压力。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分层不只是嘴上说说,还真会影响学生。心理负担重了,学习动力就少了。本来在清华读书,课业压力已经够大,还要应付这些无聊的标签,实在是多余。就像有位同学在评论区说的:“毕不了业才是真尴尬!”这话一针见血,点出了重点:学业才是正事,其他的都是小事。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