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和协和的瓜,说明媒体业真的不能倒
性的部分不提了啊,没意思。
要命的部分简单说。
副主任医生肖大夫带着相好的规培医生(就是经常跟着主任进来把你们患处再摸一遍,被大家当错做实习生的)进手术室,规培医生态度吊儿郎当,被看不惯的老护士训了。
大家如果家里有当资深护士的亲戚,或者看过《紧急救命》之类的日剧,就可以知道有些护士对工作非常认真,对水平差的规培医生,是绝对不会惯着的。

《紧急救命》里,冴岛就一直在损新垣结衣演的白石,他俩都是医二代,白石的爸爸是内科泰斗,但她想干急诊,上急救直升机
但肖医生勃然大怒,带着相好出去了,把全麻的患者就晾在手术室里了。
这事儿一出来,大家把规培医生董小姐的经历过了一遍筛子,发现她是协和4+4培养出来的医生。
什么叫4+4呢,就是本科不是学这个的,读完了本科猛上了四年医学课,然后就拿到了医学博士,就上手术台给人开刀了。
传统的医学院是5年医学本科3年硕3年博和4年的规培,4+4就是大赶快上。“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当然协和也有话说,说这是采用的美国经验。
过去的外科招研究生,一看本科虽然是医学院毕业的,但不是搞临床的,直接就pass掉了,现在好了,外科已经有文科毕业的了。
董小姐是哥伦比亚大学某个独立学院(就是校友会不让他们进的那种)的经济学本科,然后发了一大堆完全不可能是她做出来的一作(老师帮他挂的呗),塞进了中日友好这种A类医院(就是医保卡不用选,自动选上是定点机构的医院)规培。
患者同志,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给你主刀的是我们这里论文成就最好的医生,留美回来的。
坏消息呢?坏消息是,她本科时候的教科书,封面上画着著名曼昆教授呢。
好的,能请她能把我的肚子切成供给需求曲线吗?谢谢了。
过去也有半路出家的去当医学博士的,都是中医,学中文哲学或者不知道什么的,硕博去学中医了。
但是这种中医毕竟不给人开刀对吧。
今天有朋友给我后台留言,应该是学医的。

我能理解他的失望之情和愤懑情绪。
这件事,一定要有个交代的。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