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李兆基謝幕,香港四大家族淡出舞台....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香港(专题)這座國際都市中,有這樣四個家族,他們憑借著敏銳的商業眼光和經營智慧,在房地產、金融、制造業等多個領域締造了商業傳奇,積累了巨額財富,更在香港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們就是香港四大家族——李嘉誠家族、郭氏家族、鄭氏家族和李兆基家族。

3月17日,恒基兆業地產的創始人李兆基離世。隨著李兆基的去世,“香港四大家族”創始人已有三位仙逝,僅與李兆基同樣1928年出生的長和集團創始人李嘉誠仍健在。




李兆基 視覺中國 資料圖

新鴻基創始人郭得勝去世後,家族開啟內斗模式

1911年,郭得勝在中國澳門出生,小學畢業後他在父親的百貨店打下手。郭得勝自幼天資聰敏,記憶力強,很快掌握了做生意的門道。此後。郭得勝隨家人定居香港,他在香港上環開設了“鴻興合記”雜貨店,後擴展為“鴻昌百貨批發商行”,專營洋貨批發,生意逐漸擴展到港澳及東南亞地區。1952年,郭得勝將商行更名為“鴻昌進出口公司”,專營洋貨批發。此後,他取得了日本(专题)“YKK”拉鏈的獨家代理權,並代理台灣(专题)“良友牌”尼龍絲等產品,這些業務為他積累了大量財富,他也因此被稱為“洋雜大王”。

1958年,李兆基和郭得勝、馮景禧聯合胡兆熾、黃少軒、戚宗煌、陳成源、郭錦濤、呂賢藻等8位香港企業家合股組成永業公司,正式進軍地產業,購入了沙田酒店經營,並在港九兩地興建各類樓宇,開始涉足地產生意,推出“分層出售、10年分期付款”銷售方式,面向廣大中下層市民,一改過去香港地產業經營方式,深受香港市民歡迎,一時生意大好,所建樓宇銷售一空。

1963年,李兆基與馮景禧、郭得勝另組建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新鴻基地產的前身),由郭得勝擔任主席,擁有30%股份的李兆基任公司副主席、總經理。1972年,新鴻基地產(00016.HK)上市,合作十余年的三人正式分手。


此後,新鴻基不斷發展壯大,業務涉及房地產開發、物業投資、酒店等多個領域。

除了房地產,郭得勝還涉足金融、保險、交通運輸等領域,使新鴻基成為一個多元化的集團公司。

1990年10月30日,郭得勝因心臓病在香港養和醫院去世,享年79歲。到其去世時,新鴻基地產的市值已達254億港元。


郭得勝有三個兒子,分別為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聯。

在郭得勝去世之後,其長子郭炳湘接任新鴻基地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到1992年底,新鴻基地產的市值超過了李嘉誠長江實業地產,成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產公司。然而,郭氏家族內部後來因權力和財產分配問題爆發內斗,郭炳湘與兩個弟弟郭炳江和郭炳聯關系惡化。

2008年,三兄弟在家族企業控制權、管理人員安排等方面的矛盾被公開化,家族戰爭一觸即發,新鴻基股價一度急挫。作為新鴻基最大股東的鄺肖卿(郭得勝的夫人)為了家族利益,決定與次子郭炳江和三子郭炳聯統一陣線,暫停郭炳湘在公司的職務,自己接任新鴻基主席的職務,主持大局,維護新鴻基的穩定。

2010年10月,鄺肖卿宣布重組郭氏家族信托基金,將郭氏家族信托基金43%的股權一分為三,分別分給“郭炳湘的家人”、“郭炳江及其家人”和“郭炳聯及其家人”。

2014年,鄺肖卿將郭氏家族信托基金持有的集團股份再次重新分配。雖然郭炳湘和兩個弟弟分得的股權比例相當,但他辭去了公司非執行董事的職務,退出公司權力之爭,自立門戶創立“帝國集團”。2018年,68歲的郭炳湘猝然離世。鄺肖卿替兒子主持大局,合理分配了他留下的資產。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