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 人活多久 看吃飯就知道?長壽者吃飯有5特征
在這之前他一直身體不錯,煙酒不忌、吃嘛嘛香,從來沒去醫院做過檢查。
但這次症狀持續的時間有點久,且越來越嚴重了,所以他抽了個時間去醫院檢查。沒想到,在胃鏡、腹部CT等一系列檢查下,他被查出了胃癌伴隨肝轉移,也就是胃癌晚期。
這讓他難以接受,怎麼好好的就胃癌晚期了?
一、百歲老人都有一個共同點:腸道堪比年輕人
說到腸道功能異常,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會影響消化系統。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和肥胖、代謝紊亂、癌症、抑郁症等多種健康問題存在相關性,甚至還會影響人的預期壽命。
2023年4月,中國廣西科學院大健康產業研究院王帥、羅偉飛等研究人員在《自然》子刊上發表了關於百歲長壽老人腸道微生物群中可能和長壽有關的特征的論文研究。

研究人員對1575名受試者的腸道微生物群數據進行了分析,其中包括297位百歲老人。分別將受試者分為20~44歲、45~65歲、66~85歲、90~99歲以及100~117歲5組,用長壽老人的腸道菌群對比另外4組。
結果發現,受試者的腸道微生物組有4種不同的腸型,其中百歲老人有獨特的腸型特征,是一種擬杆菌屬和大腸杆菌–志賀氏菌屬的組合。而在另外4組中,只有其中一個種屬沒有組合。
百歲老人的腸道微生物有和年輕人相似的特征,這些可能有助於健康老齡化和長壽。且長壽老人的腸道微生物群表現出的菌屬多樣性、有益菌主導性,有助於抵消隨著年齡增加而帶來的疾病和衰老,讓老年人更有機會獲得長壽。
正常的腸道菌群環境可刺激免疫反應和物質代謝,讓腸道內的生態一直處於穩定狀態下。當腸道菌群失衡,會增加多種疾病的發生風險,這幾種很常見。
1、肥胖
腸道菌群失衡會引起代謝紊亂、脂質積累等,增加肥胖的發生幾率。
2、胃腸道疾病和癌症
多項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容易導致腸易激綜合征、胃癌、結直腸癌的發生風險增加。
3、糖尿病
有研究發現相較於健康人,2型糖尿病的患者腸道菌群內一些菌群的豐富度會明顯增加,其他菌群的豐富度則會明顯降低。
4、肝病
腸道菌群和免疫系統、其他類型細胞會產生多種相互作用,一旦菌群失調容易引起肝臓脂肪變性、纖維化、炎症,增加多種肝臓疾病的發生率。
二、吃飯時有這5個特點的人,多半會長壽
腸道的健康關乎長壽,而飲食與腸道健康有著莫大的關聯,如果你吃飯時有這幾個特征,多半能吃出長壽。
1、適量進食
不暴飲暴食,懂得控制食量是對長壽非常重要的一個細節。長期過量攝入食物,會給胃腸道、肝臓以及腎臓都帶來較大的負擔,還容易導致身體肥胖。
日常吃飯建議保持在7~8分飽即可,兩餐之間有饑餓感可適當吃點水果充饑。
2、飲食均衡
長壽之人飲食一般都講究均衡和多樣化,包括各種營養元素的物質,注重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碳水以及脂肪等元素的攝入。平時經常吃豆類、魚類、瘦肉、蔬菜、水果、堅果、奶類等,平時不挑食,講究營養搭配。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