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 科學家終於知道為什麼吃的少的小鼠更長壽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研究發現小鼠吃得少活得長的原因在於能量平衡,而非單純減少熱量或蛋白質攝入。

我們已知一個世紀,小鼠和大鼠減少食量能延長壽命,但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其背後的秘密:能量攝入與消耗之間的不平衡,而非單純的能量或蛋白質不足。

來自美國英國的研究人員研究了處於相同飲食條件下的小鼠群體,發現生活在較冷環境中的小鼠壽命更長,身體更健康。重要的區別在於它們需要更多能量來保持溫暖。


這項研究由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的營養科學家Daniel Smith和蘇格蘭阿伯丁大學的生物科學家Sharon Mitchell領導。團隊表示,僅研究能量攝入不足以理解飲食如何影響健康和衰老。

這一發現可能有一天讓人們無需嚴格節食也能獲得相同的長壽益處。

“這不僅僅是熱量攝入或宏量營養素或蛋白質攝入的任何一個成分,”Smith在接受《PNAS Journal Club》新聞報道的Carolyn Beans采訪時解釋道。“這是這些成分相對於整體能量平衡的相互作用。”

關於減少熱量如何對嚙齒動物的健康和壽命有益,尚無確切的共識。

一種理論認為,優勢來源於僅僅攝入較少的食物或某種特定的宏量營養素。一些研究表明,攝入較少的某些蛋白質可能是一個因素。也有可能是熱量限制期間的短期能量不平衡導致了長期的健康收益。

如果收益僅來自減少熱量和蛋白質攝入,研究人員提出,如果食物攝入相同,各組小鼠的健康指標不應有差異。但如果收益來自因需要保持溫暖而減少的可用能量,那麼在“較冷”小鼠中,若食物攝入與“較暖”組相同,其壽命和健康應有所改善。


研究允許處於較暖環境的小鼠每天無限制地吃12小時。處於較冷環境的小鼠被“配對喂食”以匹配較暖同類的飲食,確保各組獲得相同的熱量、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物質。

一項短期實驗研究了在10℃、21℃或30℃條件下保持11周的小鼠。生物標志物測試顯示,生活在較冷環境中的小鼠經歷了激素、代謝和生理方面的益處。它們的體重也迅速下降,並維持了這一體重。

一項長期實驗從小鼠12周大開始進行,持續到其生命結束。那些保持在22℃的小鼠比保持在27℃的同類多活了約20%。與較暖的小鼠相比,生活在較冷籠子裡的小鼠在衰老過程中更健康,其平衡、協調性和神經功能衰退得更慢。


“因此,能量平衡(能量攝入減去能量消耗)是觀察到的益處的主要貢獻因素,”團隊寫道。

在這項研究中,較低的溫度創造了一個能量不平衡,而沒有藥物或運動的影響,但寒冷本身可能有其影響。當然,大多數人類不會實際去忍受寒冷來引起能量不平衡,我們也不知道這樣做是否對我們有益。



研究人員想知道其他因素,例如某些藥物,是否也可以通過擾亂身體的能量平衡來改善健康。尚不清楚流行的GLP-1類似物藥物如Ozempic是否能實現類似的長期健康改善。

“這些結果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表明,僅靠飲食能量攝入不足以預測持續飲食幹預的健康和長壽益處,”作者總結道。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