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記(二)
此文中的歷史細節基本來自下面這三本書。已經是盡我所能的苛求真實,沒有虛構的情節。我常說,小說是人的創作,歷史是神的創作,所以真實的歷史永遠比任何人為虛構的小說都更跌蕩起伏變幻莫測。真實的歷史就是最懸疑的戲劇人生。
The Bully Pulpit: Theodore Roosevelt, William Howard Taft, and the Golden Age of Journalism. By Doris Kearns Goodwin
Woodrow Wilson: A Biography. by John Milton Cooper Jr.
Paris 1919: Six Month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by Margaret MacMillan.
1 塔夫特 (William Howard Taft)美國總統1909-1913
對喜歡歷史的人而言,八九百頁的厚厚的歷史書讀起來不難,難的是讀過之後卻不厚古薄今。相信我,不厚古薄今,真的真的很難的。如果今天的社會人世間是阿明的素顏自拍,時空的距離下朦朧濃縮的歷史就是BeautyPlusApp的定格,怎麼可能不厚古薄今呢?想想今天那個因為選輸了沒有當上總統就哭著象祥林嫂一樣見人就問說What Happened的Hillary Clinton,再想想那很不情願的被選擇當總統的塔夫特(William Taft),怎麼可能不厚古薄今呢?話說心寬體胖重達三百磅的塔夫特同學,從小就少年大志立志要做美國最高法院的Chief Justice, 耶魯大學畢業後一點點為理想而努力進入司法界做巡回法官做Solicitor General of the United States,一步一腳印的為理想打拼眼看距離美國最高法院的理想越來越近越來越近越來越近越來越近越來越近。終於有一天,當時的美國總統托人帶話來說,小塔啊,我需要提名一個最高法院法官,小塔儂來做吧我知道儂想這位置想了很久鳥。多麼完美多麼勵志的的少年奮斗篇啊如果塔夫特說YES的話,但,真實的歷史是不喜歡低劣的the third chimpanzee們的心靈雞湯的。塔夫特不得已拒絕了自己的理想實現。不止一次,而是兩次。第一次拒絕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是因為小塔同學當時是美國的第一任非軍方的文職的菲律賓總督,小塔同學覺得不能只顧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完成在菲律賓的為民服務宏偉計劃,不能對不起菲律賓人民半途而廢半途離去,所以拒絕。開心的是時光流轉機會又來,總統又來問小塔要不要做最高法院法官,少年的理想就在眼前促手可得,但,可憐的小塔同學又一次不得不和人生理想失之交臂,這一次,與菲律賓人民無關,卻是因為塔夫特太太("Nellie" Taft )想做第一夫人,告訴塔夫特同學,不許接受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你去做總統吧。
2 塔夫特太太 (Helen Louise Herron "Nellie" Taft)美國第一夫人1909-1913
我喜歡BeautyPlus不是因為她可以將照片修改的面目全非,而只是為了那模糊的濾鏡可以將面部皮膚模糊到如每年冬天第一場大雪後的世界那被雪掩蓋的完美無缺,是的,從歷史的角度看來,BeautyPlus濾鏡下完美無缺的肌膚就象真實的歷史就是真實的人生一樣的真真切切只是在時空的遙遠距離下而Zoom out a bit吧了。就象塔夫特太太"Nellie" Taft的長長的八十一年的人生,在Wikipedia的頁面幾乎只記錄她做美國第一夫人的4年,就仿佛塔夫特太太只存在了4年從1909年前都是在為了那4年做鋪前准備而1913年之後都只為那4年寫回憶錄一樣。BeautyPlus真實嗎?真實的歷史真實嗎?或者,也許,What if塔夫特太太真的只存在了4年從1909年前都是在為了那4年做鋪前准備而1913年之後都只為那4年寫回憶錄呢?有時候,真實,就象quantum mechan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is world一樣,比虛幻更離奇古怪更不真實,塔夫特太太還真的是從16歲起就立志要做美國第一夫人的。1877年,只是一個十六歲青春花季少女的"Nellie" Taft和父母一起在白宮參加當時的美國總統的銀婚紀念晚會,"Nellie"對當時的美國總統和夫人說,嗯,我喜歡你們的晚會,等我長大了我也要做第一夫人,象你們一樣在白宮開銀婚紀念晚會。
別夢依稀過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三十年時光流轉,1908年塔夫特在TR羅斯福的傾力幫助下當選美國總統。 三十二年後"Nellie" Taft再入白宮,當年的十六歲青春花季少女已經是四十八歲的美國第一夫人。熱鬧喧嘩,回首闌柵處戲劇人生中, 1909年3月塔夫特入主白宮,短短的十周之後,塔夫特太太had a stroke幾乎失去語言能力, 以後在白宮的四年大半時間都在恢復之中。前任第一夫人羅斯福太太不喜歡熱鬧喧嘩的public life, 而喜歡熱鬧喧嘩的塔夫特太太卻語言困難行動不便。四年白宮生活,最值得記憶的大概就是促使塔夫特和TR羅斯福分道揚鑣幾乎反目成仇,這,大概不是十六歲花季少女時的"Nellie" Taft的白宮之夢吧。
4 威爾遜 (Woodrow Wilson)美國總統1913-1921
John Oliver有一次在他的Talk Show中因為評論Trump而自問自答三個問題,問題三是as a nation, are we really that stupid? John Oliver的回答是Yes, Yes, and Yes. 美國真的不是什麼有學問的國家,就說美國總統,從華盛頓到Trump,總共有45 個總統,居然只有一個在做總統前就有貨真價實的博士學位。真的是只有唯一。威爾遜博士 (Woodrow Wilson)就是這個唯一。威爾遜在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在學界漫步政治上傾向於共和黨跟TR羅斯福啊小塔同學啊之類都曾經是志同道和的共識者,後來威爾遜在普林斯頓大學做了8年的校長總跟人打架爭斗還不是很成功,於是就想,嗯,俺去從政吧,聽說民主黨現在被TR羅斯福那票人壓制的很厲害俺去民主黨應該比較容易出頭,於是在1910年美國中期選舉中代表民主黨在新澤西州當選州長( Governor of New Jersey),做了兩年州長後好運再來,1912年代表民主黨作為總統候選人來撿被塔夫特和TR羅斯福反目成仇而扔的遍地都是的錢包---美國總統。公平的講,威爾遜博士在1913年還是比較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除了在小小的新澤西州做過2年州長之外幾乎從來沒有任何從政經驗,所以1913年拼命讀書拼命學習拼命補課,苦K幾個月後終於有點自信的說'嗯,只要不問俺外交上的問題,俺對美國國內問題基本上算有所了解了。'。但,所謂戲劇人生,the irony is 1914年歐戰爆發,歷史記下了威爾遜總統業績卻完全是美國之外的世界政治。而在1916年憑著只多贏了3,700票而贏得加利福尼亞所以贏得連任總統的可憐的威爾遜博士在1918年歐戰結束後,已經是志得意滿的完全忘記了自己對世界政治是多麼的一丁點兒都不懂而即使對美國國內政治都只是一個幸運的外來客。歐戰(War World I)過後威爾遜博士完全超越自己的時代提出'威爾遜14條'尤其是民族自決條款。1919年去巴黎參加決定世界未來100年歷史的巴黎和會竟然不帶任何美國共和黨的資深大佬參與,而在沒有共和黨的支持的情況下竟然還一門心思勇往無前的強制推行國聯,最終在美國國會一敗塗地。因為國會反對,美國作為國聯的發起國最後既沒有加入國聯,也沒有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和中國北洋政府因為五四學運而沒有在巴黎和約上簽字有一拼)。威爾遜博士自己也在過度憂郁辛苦身體過度透支的情況下突發,well, what else? a stroke, 變的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但又被一心只顧威爾遜的一己之私一點點虛名浮利而不顧現實的威爾遜太太和主治醫生挾持,堅決不辭總統職位即使七八個月都不能召集內閣成員開會更不必談打理國政。雖然威爾遜博士在內政為主的前四年總統任期其實也算蠻有成就,但,遙遠的時空下模糊的BeautyPlus濾鏡後的歷史裡,歷史記得的大體只是威爾遜博士和其他英法意三大佬們所組成的巴黎和會四大天王是如何將巴黎和會辦成一個'從100年後看去,即使處心積慮刻意失敗也很難做到那般的完全失敗, 整個巴黎和會竟然對和平沒有一點幫助,一錯再錯,錯到令每一個參與巴黎和會的國家都不開心都是失敗者.' 的地步。怎麼可能巴黎和會所有的條約都錯了呢?人類,as a specie, are we really that stupid? how can they be that stupid?'
1912年總統大選慘敗後,慢慢成為美國政治局外人的塔夫特和TR羅斯福慢慢的看到過去的老友的視角的不同而開始慢慢的原諒彼此和自己,慢慢的故友重逢相見一笑彌恩仇。1920年總統選舉共和黨候選人Warren G. Harding 37州對11州輕松勝出,1921年Harding總統再次提名塔夫特為美國最高法院首席法官,時年64歲的塔夫特同學終於可以開開心心的say yes I do。多年的夢想終於成真,雖然比1901年的第一次提名晚了整整20年,但,小塔同學終於可以開開心心的做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少年夢想成真。所謂雖世間變幻,恒心者永恒。
雖世事變幻莫測,很多事情其實就是那麼的簡單。有夢就有美麗,夢想you are safe in my heart and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