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droid ( )
Posted: 2013-1-24 14:11
作为一个基本不去医院,对医疗知识并不了解的人,该如何在正常、不用太费事的前提下成功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和效果呢?
2013-01-23 22:37:04 来源:何彦
没有匿来回答你这个问题,需要勇气回答这个可能费力不讨好的问题。
从患者的角度很理解你的感受,越是知识分子,越觉得在各类知识领域应该有知情权,尤其是对自己的身体,而不能接受医生似乎未经过思考但是又似乎不能置疑的直接结论,觉得敷衍和不受尊重,也怀疑医生的思考过程到结论之间的正确性。
我当实习医生管第一个病人的时候,一个视网膜脱离的16岁小姑娘,她和她的家长每天会抛给我很多的问题,导致我每天要回家查书,查文献,各种原因,各种概率,各种鉴别诊断。然后再很有成就感的一点点都告诉她。那时刚转科,只管她一个病人,她出院的时候很感激我,跟我合影,说我是她遇到过最耐心,最善良,最美丽,最。。。(省去n字)的医生。 后来他爸爸辗转找到我,我已经转到别的科了,说他女儿的眼睛除了我其他医生都不让看。OMG, 我当时只是个天天被骂的菜鸟啊。
医生这个行业就是逼你迅速成长,否则天天有人残酷的骂你,护士,上级医生。。。后来我再转到那科已经是基层干将,每天手里10个视网膜脱离的病人,早上7点多到医院,8点上手术,下午4点下了手术就开始收病人,病历永远写不完,签手术同意书只能开大会,所有明天做同样手术的8位病人及其家属一起签字,有问题一起问,一起答。每天11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第二天周而复始。
我以前给那小姑娘查的东西现在一点没落,去伪存真的统统告诉这些病人,只是用更简洁的语言更概括的语句。但是再也没有病人和家属说我“最。。。,最。。。”了。
给你看病的医生也一样,同样的病,在他多年(大医院最普通的号也是至少主治医生,意味着它从医学院毕业从医已经至少6年,学历也应该至少是硕士,想想在别的行业这怎么着也是很资深的了吧?)行医经历中碰到了一个最常见的bug,一个他这一生已经重复解释过几百遍的病,他只可能言简意赅的告诉你最重要的东西,包括:病因,病名,治疗,治疗效果如何,简单的回答你的问题。然后就是外面翘首以待并且肚里直骂娘的下一位了。
总结如下
1、医生的工作负荷问题:
我曾经出白内障门诊,一上午看50个号,所有人的程序是一样的,说得话也是一样的,病人问的问题也都一样,半天下来嗓子都哑了,以前唱歌还挺好听,夸的人不少,现在已经不敢去k歌了。一上午不喝水不上厕所也要看,看慢了吃不上饭也必须看完,然后下午直接上手术。
美国的医生看病的时候,真正面对病人的时候也只有5分钟,病人之后的具体问题都会有专门的问讯处来回答。问讯处的人不是学医的,但是会有相关的培训,也会一直问病人说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让病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觉得很满意,觉得之前的等待都是值得的(他们预约看病一般要2-3个月,到了还要等1-2小时)。但是全天最多只约20-30个。国内做不到,如果能做到,至少我是愿意多跟病人说说的。
2、医生的待遇问题:
我出一个门诊看一个病人给我3毛钱。不管你的挂号费多少(你说你42挂号,我已经基本猜出是哪家医院了)。挑个角膜异物,病人交10元钱,我收0元。半个小时吭哧吭哧缝个大皮裂,能给我10元吗?看一个急诊病人给5毛钱。我给你一50,我不出急诊了回家在家睡觉行不行?不行,这是你的责任。说句实话,学医能真正一直往下读学历的家里条件都还不错,要不真受不了一直到30还要家里养着你。那3毛5毛的,对我们来说其实就是义务加班熬夜干活。我一同学,家里老有钱,硕士毕业了参加工作家里送她辆50万的车。结果在急诊科24小时24小时的上班,精神高度紧张,每天都有醉酒闹事者,一个感冒绵延3个月不好。最后带哭腔的说:我就是拿自己的命掰开揉碎了去换别人的命。
我每天看10个病人和看50个病人是一样的(别告诉我多出两个煎饼钱就不一样),我每天上1台手术和上10台手术没区别,说到这里,我都不知道自己图啥了。
别说医生是服务行业,要真算服务行业,有几个人愿意干?
美国的医生尤其是家庭医生,病人多收入就多,绝对的线性关系,所以会想你所想,急你所急,希望你多关照,多拉客户,和银行理财经理的性质差不多。国内的医生大概就相当于银行的柜台了。服务的舒适度纯看改银行的行政政策和激励措施,这时候谈人性和职业道德都是扯淡。
当然,你经历过国外银行的服务就知道国内银行是多么shit了,但是我不会去辱骂工行建行或某个具体银行,大局势在这,医疗行业同理。
3、医学的本质问题
有位教授说了,对很多的疾病,其实最有效的治疗是“话疗”。美国一位医生的墓志铭道出了行医的真谛: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医学的路上走的越远,越觉得身处无知之境。所有的治疗都有利弊,所谓最优方案只是权衡下的妥协和牺牲。医学能做的也只是解决了你的主要矛盾,大多数时候期望由医生来将你的病痛完全消除只是理想境界。就像白内障,做了手术,原本失明或者低视力的眼睛能复明了,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问题,比如干眼,比如眩光,比如看近必须带讨厌的老花镜。像楼主你,吃药手术理疗热敷,所有的医学措施都不能把你回复到原有的状态,皮筋扯松了还能给揉回去吗?做为医生,是面对这种无奈最多的人,所以也是最快适应和麻木的人。
另外,医学知识的不对等。医生看你的病,即使再常见,也是多年的积累,看的书都是等身高了,可能三言两语说清楚吗?可以看看我之前回答的问题,都是小问题,但都是打字半小时产生的答案。
结尾有则小故事,有次手机屏坏了去换屏,换完来觉得和原来不密封,周围有缝,于是回去找换屏的人。那师傅不在,同屋小卖部的大爷说:我以前也是换手机屏的,我不是替他说话,但是事实就是,你的手机买来的时候是流水线上机器统一组装的,现在是他手工给你组装,怎么可能和以前一模一样吗?!
就像有次一男士,外伤性的白内障,我说你自己的晶体已经坏了,混浊不透明了,必须要换成透明的人工晶体。他问我:有原装的吗?我乐了,原装的只能找你的生产厂家了,看看你爸妈还能不能给造一个。
最终结论:
1、如果想要从医体验好,可以选择私立医院,不论从模式、服务、价格都和国外差不多,但是比国外预约快。公立医院有的有特需门诊,人少,价格高,但是也比普通看病应该体验要好。
2、多了解科普知识,医院其实不停的在做义诊和免费初筛的工作。但是人口基数太大,政府在这方面投入太少。只能靠自己了。
3、多交一些医生朋友,纯属个人建议。我的很多朋友病了都直接电话我。。。
4、努力投身政界,争向卫生部发展,这样就可以左右政策。别说你没学医,现在卫生部高管大多不是学医出生。所以拍脑袋决定尤其之多之可笑。
Last edited by fandroid on 2013-1-24 14:16; edited 1 time in to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