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洋事件”發展至今,真相不明,卻使華人論壇烽煙四起. 支持楊馨的一方因狀況比較簡單, 這裡就不做評述了. 支持朱海洋的一方論點大致如下:
1.無風不起浪, 楊馨必定有罪, 才導致朱海洋出此下策;
2.楊馨騙財, 玩弄朱海洋感情, 要挾朱海洋將其逼入絕境(盡管目前沒有任何證據).
持論點1的人顯然混淆了犯罪動機和因果關系這兩個概念. 實際上誘發人犯罪的因素可以是非常微小甚至是莫名其妙的. 不應該把犯罪動機合理化, 甚至合法化.
持論點2的人基本上是基於猜測. 就目前公布的情況無法證實三種可能中的任何一種.
首先, 朱海洋不是富家子弟, 個人攜帶出境的現金是有限的. 由於剛到美國不久, 所能申請的信用卡也很有限, 點值很可能不超過三千. 能夠被騙財的資本並不雄厚. 由於他所伸請的獎學金是按月發放, 所以因被騙財而無法生存下去的絕境是不存在的, 更何況研究生可以向系上申請1000元左右的臨時貸款.
第二, 今天的中國早就很開放了, 大學生同居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 以朱海洋的優秀, 在國內不可能缺少追求者. 即便不是情場高手, 也決不會是情竇初開的菜鳥, 怎麼能斷言他是被騙者呢? 更何況戀愛本就是兩相情願的事, “執子之手,與子諧老”的誓言試問有幾個人能做到. 大學畢業, 勞燕紛飛的是主流. 至於有人以回國相親為例就更荒謬了. 那本就是一種不平等的婚姻, 是建立在一本護照之上的, 和大款在大學校園征婚本質上是相同的. 不見有人對韋小寶討十個老婆憤憤不平, 卻見無數板磚砸向可能有緋聞的楊馨.
第三, 如果認為楊馨以性侵要挾朱海洋, 那麼就必須要問動機.
1. 為財, 這就回到了論點一, 就不再復述了;
2. 為人, 這就成了一個愛情故事; 朱海洋為擺脫楊馨的糾纏而不得以為之
3. 為討回一個弱女子的公道.
所以, 不論是哪一種情況都看不出朱海洋有值得同情之處.
綜上所述, 無論於情於理, 朱海洋都不應該有被支持的理由. 但是在八闋論壇中, 支持朱海洋的卻是多數. 初步分析如下:
1. 冒充華裔的別有用心之人. 為了敗壞華人形象, 制造族群對立而煽風點火. 這是他們的職業. 各為其主嘛, 這裡就不予置評了. 希望大家發帖時就事論事, 不要因為論壇的紛爭而產生偏見. 畢竟海外華人仍然是弱勢群體, 需要團結一致才能更好的在這異鄉生存下去.
2. 同病相憐. 不可否認, 留學生是同齡人中孤獨寂寞的一群. 每天要用陌生的語言去和一些陌生的人進行一些單調而支離破碎的對話. 北美對於初來者簡直是精神上的囚牢, 可能只有在網絡上才能回到自己熟悉的世界中. 生存的壓力, 學業的壓力, 就業的壓力接踵而至. 這些都使人長期處於一種弱者心態. 和以前的留學生不同的是, 由於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 生活水平與北美接近而缺少了自豪感, 增加了挫折感. 而通常男性所承受的要比女性更大. 由於婚姻的優勢, 女性更容易被新社會所接納. (並非歧視女性, 見過朝鮮新娘, 越南新娘卻沒有朝鮮新郎, 越南新郎). 所以男性更加渴望對壓力的宣泄. 從支持朱海洋的多數為男性 (具文筆推測)可以證明. 在這些帖子裡, 全然沒有西方的騎士精神和東方的帝王氣概; 有的只是鬼子的歇斯抵理和棒子的牙齜必報. 年輕人本應有的強者心態也就是所謂的朝氣很難見到. 潛意識中, 都希望將發泄合理化, 以至於言論偏激甚至無中生有.
許多人認為朱海洋也是受害者, 這是可以理解的. 只不過他充其量是環境的受害者, 而不是這一事件的受害者. 驅使他施暴的動機也許絕望多過仇恨. 他被捕後的一笑也許是一種如釋重負的解脫.
當然, 現在悲劇已經發生, 只能警示後人了. 既然已經來到北美, 當上了洋插隊就既來之, 則安之. 學一學鍾躍民, 大丈夫縱橫天下, 游戲人生何必那麼在意眼前的不如意. 如果確實故土難離, 還是早些回去吧, 畢竟海歸越來越多, 搶占先機要緊, 不要在北美徒耗青春.
而楊馨, 這個為了追尋夢想的同路人已經沒有了我們這些俗人的煩惱. 她短暫的痛苦已經結束了. 正被愛她和她所愛的人祈禱, 祝福著. 我們就不要再打擾她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