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賴政府的“內憂外患”
除了罷免團體,執政民進黨的動員力度也趨冷。
台灣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顏維婷向BBC中文表示,這次選舉仍可感受到罷免團體努力推動,“想把理念傳遞出去”,但在支持罷免的民進黨方面不僅沒有強烈動員,甚至有“反動員”態勢,“無論是線上線下,強度都比726之前少了非常多”。
賴清德政府在726罷免後民意滿意度明顯下滑。近期多項民調都顯示,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卓榮泰滿意度皆跌破三成創新低,不僅在社會引發內閣重組的討論,黨內也出現檢討聲浪。
日前台灣前副總統、曾任民進黨代理黨主席的呂秀蓮,公開建議賴清德辭去民進黨黨主席,以挽救民意。
顏維婷指出,賴清德政府這段期間須承受前次罷免失利結果,面對民意檢視、重新盤整施政方向,應對接連到來的第二輪大罷免。明顯例子是,其先前反對國民黨、民眾黨通過普發全民現金一萬元新台幣的法案,近期則放軟態度接受。
該舉措引起民進黨內爭論和支持者反彈,指行政院原本主張此舉違憲,舉債發錢違反財政紀律,未真正解決問題,也顯得自相矛盾。
“外界看來民進黨好像很迷失,他們還沒找到有效方法,策略方向不請楚,議題設定方面也失去主導權。”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注文字,賴清德政府面臨前次罷免失利,及國內外政局變化的挑戰。
劉嘉薇也觀察到,有別於一個月前,賴清德正面臨更嚴峻的“內憂外患”考驗。
她解釋,目前台美關稅談判尚未完成,8月1日美國公布的對台對等關稅,是既有稅率再疊加20%,“疊加稅率”概念被外界質疑政府溝通“不透明”,民眾也普遍擔憂民生經濟受到劇烈影響;另外,前陣子台風造成台灣南部重大災情,政府也被批評救災不利,執政滿意度受到影響。
前次罷免結束後,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曾在民進黨中常會表示,面對8月23日罷免投票,“民進黨會繼續與罷免團體同行”,要求中央黨部與各地黨公職全力支援公民團體。
劉嘉薇指出,賴清德先前雖然有此公開表態,但面對國內外重大政治事件、“民眾期待執政黨專心處理關稅跟內政”的聲音,其難以施力助選,反罷方的動員力道也隨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