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國——從英雄到平民,再到被人敬重
2025年07月06日 14:00 5326人[/align]
1980年,曾經聞名全國的戰斗英雄孫玉國被遣返原籍,從副大軍區級幹部變成了普通老百姓,如此大的身份反差也引發了街坊鄰居的議論,但孫玉國卻用實際行動逐漸打消了人們的疑慮,更重新贏得了外界對他的尊重!
孫玉國1941年8月出生在遼寧丹東一個普通工人家庭。那年月,日子過得緊巴巴,家裡也沒啥背景。他18歲那年,也就是1958年7月,進了沈陽冶金機械廠當工人。幹了幾年,1961年9月,國家號召青年參軍,他二話不說就報名了,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遼寧省公安總隊一支隊炮連的一員。
參軍後,孫玉國被調來調去,1963年1月到了黑龍江省虎饒邊境工作站,先幹戰士,後來當文書、司務長,一步步積累經驗。1965年6月,他被調到黑龍江省饒河邊防站,從管理員幹到副政治指導員,最後在1969年當上了公司亮子邊防站站長。這一路走得不算快,但踏實。他不是那種靠關系上位的人,全憑自己努力。
1969年3月,孫玉國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中蘇關系那時候緊張得不行,珍寶島——烏蘇裡江上一個只有0.74平方公裡的小島,成了兩國的火藥桶。3月2日,蘇軍40多人持槍逼近,孫玉國帶著巡邏隊迎上去,雙方直接開打。他指揮沉著,打退了敵人,首戰就贏了。
沒幾天,3月15日,蘇軍不甘心,又來了個大陣仗,坦克、裝甲車加百來號步兵,炮火轟得震天響。孫玉國帶著戰友們硬扛,愣是把蘇軍打跑了,還繳獲了一輛T-62坦克。這仗打得漂亮,戰後中央軍委給他頒了個“戰斗英雄”的稱號,全國上下都知道了孫玉國這個名字。那會兒他才28歲,前途一片光明。
珍寶島戰役後,孫玉國的仕途跟坐火箭似的。1969年6月,他當上陸軍團副團長;1972年9月,升到黑龍江省軍區獨立團團長;1973年12月,又成了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1974年2月,33歲的他被提拔為沈陽軍區副司令員,成了當時最年輕的軍區級領導之一。這速度,一般人想都不敢想。
可好日子沒過幾年,1977年7月,政治風波來了。孫玉國被停職審查,具體原因沒人說得清,可能是那時候局勢亂,牽連了不少人。到了1982年11月,他被按正團職轉業,還挨了個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從副大軍區級幹部到這步田地,落差不是一般的大。
1980年,他被遣返原籍,徹底成了普通老百姓。沈陽街頭巷尾都在傳他的事,有人說他可惜,有人覺得他肯定有啥問題。畢竟從那麼高的位置掉下來,誰心裡沒點嘀咕?
1982年,42歲的孫玉國被安排到沈陽軍區後勤部門管轄的一個兵工廠當副廠長。這工廠在沈陽郊區,條件苦得很,每天早上5點起床,擠通勤車上班,晚上8點才能回家。工資低,活兒多,跟他以前的地位比,簡直天上地下。
可孫玉國沒抱怨。他每天老老實實上班,管行政後勤,幹得一點不含糊。工廠裡有些老設備壞了,他親自跑去修;工人生活有困難,他想辦法解決。時間一長,大家發現,這個當過大官的人一點架子都沒有,反倒比誰都接地氣。
孫玉國在工廠的表現,真不是裝出來的。1984年,工廠調工資,他當調資委員會主任,自己本來也能漲點,可他把名額讓給了更需要的工人,自己一分沒要。1986年,有18戶老工人家屬戶口問題拖了好多年,他跑公安局、派出所,硬是給解決了,把農業戶口轉成了非農業戶口。這事在當時可不簡單,工人家屬感激得不行。
街坊鄰居慢慢不議論了,議論也變成了誇。有人說:“老孫這人,真不簡單,換我早就鬧了,他倒好,還這麼踏實。”還有人說:“英雄就是英雄,啥時候都能站得住。”孫玉國用行動證明,自己不是靠過去的榮譽活著,而是靠現在的心態和幹勁。
1993年,孫玉國被調回沈陽軍區後勤部,幹過經貿局進出口部總經理、總經理助理、副局長啥的。1999年10月,他正式退休,住進了沈陽一棟老式居民樓,過起了普通日子。退休後,他不張揚,每年清明節就去珍寶島烈士陵園看看戰友,緬懷那些犧牲的兄弟。
晚年的孫玉國身體不太好,但精神頭還在。他不愛提過去的輝煌,有人問起來,他就笑笑說:“那都是老黃歷了,幹好眼前的事就行。”他這輩子起起落落,從英雄到平民,再到被人敬重,靠的全是自己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