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强势的人民币,有利于从根本上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国民购买力、推动产业升级,从而摆脱长期以来依赖出口和产业低附加值的增长模式。
首先是有利于购买力提升与内需扩大。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经济增长快的国家,汇率会随着生产率提高而升值。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会变得便宜,老百姓的钱包就更“鼓”了,老百姓的实际相对收入提高,消费需求自然就上来了,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认为,汇率升值能通过降低进口商品价格,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从而刺激内需增长。
2005年到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约35%,进口商品价格明显下降,老百姓对进口汽车、奢侈品和电子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日本老百姓买进口货更便宜了,国内消费市场也跟着火了起来。
第二是产业结构升级。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汇率升值会逼着那些低附加值的出口企业转型,把资源更多地投向高附加值产业,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哈佛大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认为,汇率升值是发展中国家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手段,因为它能倒逼企业从拼价格转向拼技术和品牌。德国在欧元升值的过程中,靠着专注高端制造业和技术创新,成功提升了全球竞争力,成了欧洲经济的“扛把子”。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推动韩元升值和产业结构调整,成功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第三是缓解“内卷式竞争”。汇率升值能淘汰低效企业,使社会资源流向更高效的行业和领域。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推动经济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转变,这正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体现。随着出口效益提升,企业就有更多的利润向劳动者的收入倾斜,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工作时长等。这都有利于扩大国内消费。
第四是有利于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并购,控制战略性资源,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增强国际竞争力。日本1980-90年代借助日元升值,大举在全球并购,成就了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企业。
第五是提高人民币地位,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保持人民币强势,有利于增强国际社会和投资者对人民币的信心,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动力。
第六是减少贸易摩擦,尤其是增强与欧洲和其它发展中国家中的贸易谈判地位,同时在未来对美关税战中占据优势地位:如美国采取高关税政策,则必须付出更高昂的成本。
就像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的:“汇率政策不仅关乎经济稳定,更关乎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人民币汇率升值,正是中国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应该得到进一步认识。这不仅是破解内需不足等结构性难题的总钥匙,更是中国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