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打正着的失误
但是田中性情中的“阿甘精神”使他不肯在困难面前轻易放弃,他对UFMP还是抱有一丝幻想,于是又尝试将UFMP悬浮在不同的常用有机溶剂中,试图取得一些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改进。他的研究风格是典型的“一根筋”,就是不断改换溶剂或是调整溶剂的浓度来反复试验,无数次尝试后仍然没有实质性突破。
1985年2月,田中在一次实验过程中犯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他原本想用丙酮来悬浮UFMP,结果居然错用了甘油。稍具中学化学知识的读者都知道,甘油在室温下是黏度很大的液体,人们在冬天可以将其涂在皮肤表面来防裂,而生物学家则通常用它来保藏菌种。因此甘油根本就不是常用的溶剂,与具有强烈刺激气味的丙酮简直是天地之别!好奇的读者难免要问,当时田中的实验桌上为何会放着一瓶甘油?原来1980年代初的质谱界最流行的离子化手段还不是激光照射,而是由巴伯(Michael Barber)和瑟曼(David Surman)等人首创的快原子轰击法(fast atom bombardment, FAB),这种方法需要用甘油为介质(图3)。岛津研究小组要研制新型质谱仪就免不了要用FAB方法做对照实验,这样才能证明新方法的优越性。

图3:快原子轰击法以甘油为介质实现去吸附离子化的机理。来源:Tanaka, K. (2002) Nobel L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