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則三:動物的狂歡
與動物有關的地名隨處可見,但在四川,豬在一眾動物中脫穎而出,成了當地人掛在口頭、放在心尖的鍾愛。
成都中心武侯區的肥豬市街是歷史悠久的繁華街區,巴中的豬八戒巷也是當地人耳熟能詳的地名。

各個地方都有的母豬墳、野豬塘、母豬灣都是“常規操作”,可是,地名直接叫“一群豬”,會不會有點過分隨意了?

地名截圖:每次看到這個地名,都會感覺被罵了。/高德地圖
如果說瀘州、樂山和南充都有的豬山還算能夠理解,那麼康定的母豬海又是個什麼神奇的地方呢?

南充的豬山還有個生態公園。/高德地圖

康定的母豬海緊挨著菩薩山,看來是有福氣的豬豬了。/高德地圖
此外,還有豬頭山、豬肚河、豬蹄坎等一眾地名,把“豬頭、豬腦、豬身、豬尾巴”都用上了。

“豬,你的鼻子有兩個孔……”
法則四:捂住鼻子
“臭毛屎”這個地名,是不是聽起來“有味道”?
在四川,遍地都是“臭毛屎”——光是成都就至少有兩個,一個在成華區,一個在彭州市。

成都的兩個“臭毛屎”一個在南邊,一個在北邊。/百度地圖
屙屎坳、尿包林、屁爬坳,可謂是生動形象地詮釋了屎尿屁的動作過程和“作案”地點。
更別談褲襠丘和屎家街了,哈哈哈。

地名界的“屎尿屁”組合。/百度地圖
除此之外,還有狗屎壩、雞屎樹、牛屎崖……創意無窮無盡啊。

成都新都區的雞屎樹一定是一棵有味道的樹吧。/百度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