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霍尔穿行在大街小巷,在理发馆看中国人剃头,在寺庙摇签,在鸟市用录音机录下各种声音,在北京百货大楼采购丝绸睡衣。去一位画家的家里做客,画家为他画了一幅梅花水墨,沃霍尔用毛笔在宣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美元符号。

沃霍尔模仿北京大爷打太极拳

“时光胶囊”中关于北京行的记忆
在沃霍尔专门收集自己生活物品的“时光胶囊”第23号中,有一些就是他在北京收的:在友谊商店买的旅行包、行李牌、1982年10月30日《中国日报》、友谊商店的包装纸、美加净牙膏、红双喜烟盒,“请勿打扰”的提示牌……
同时,国内持续不断的展览也让他保持了高频的曝光度。2013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举办过沃霍尔的回顾展“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而后巡至北京,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2016年,余德耀美术馆举办过“安迪·沃霍尔:影子”。
2021年初,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也曾举办“波普图像——安迪·沃霍尔的1962-1987”。

“成为安迪·沃霍尔”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1
2021年至2022年,精选自安迪·沃霍尔美术馆馆藏的大展“成为安迪·沃霍尔”,先后在北京、上海的UCCA展出,汇集他的400件作品。绘画之外,更让人看到他在摄影、实验电影、出版等各个媒介探索的模样。
一条联系到“成为安迪·沃霍尔”展览的主办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展览部总监郭希,从创纪录的拍卖出发,探讨该如何理解安迪·沃霍尔在这个时代依然活跃的影响力。
Q:一条
A:郭希(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览部总监)
Q:您怎么评价最近被拍出1.95亿美元的《枪击玛丽莲》?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A:因为我本身不在拍卖市场这个工作环境里,所以只能说一下我粗浅的理解。
我认为这个事件集合了一些因素,拍卖价格之所以高,可能有艺术家所处的艺术史位置的原因,不单单只是看艺术家的创作技法。
首先它是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安迪·沃霍尔是改变艺术史的人。
其次,玛丽莲·梦露的主题,在他这一生的视觉艺术创作里是最有影响力的一批。这件作品流传有序,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稀缺性。

“成为安迪·沃霍尔”展览现场
Q:当时“成为安迪·沃霍尔”在北京、上海两地的展出情况如何?观众反馈如何?
A:观众对于展览的反馈是挺不错的,我们有统计两地参观展览的观众超过了21万人,可以说很火爆。
另外我们也关注到展览期间,在媒体和社交网络等平台上因为这个展览,又重新引起了大家对安迪·沃霍尔讨论的热度。

安迪·沃霍尔,《自画像》,1978

安迪·沃霍尔,《自画像》,1986
Q:在推进展览,包括与沃霍尔美术馆沟通的过程中,您对他理解有什么改变?
A:在上世纪60-80年代,不论在艺术界还是文化圈,他都是一个标杆性人物,但在专业层面,当时的他饱受质疑。
很多人会觉得,这样一个“怪胎”为什么值得这么高的评价?又爱钱又爱名,把很多人不会放在明面上去追求的一些东西,那么明目张胆地展露。
但是整个展览筹备下来,会发现他个人以及作品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表层。
比如说,他最大的一个标签是“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但相比同时期的贾斯帕·琼斯(Jasper Johns),或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沃霍尔选择的道路更广泛和超前,包括他花很大精力去拍实验电影、TV Show甚至创办了杂志《Interview》等等。
单拿波普艺术去框定他,是远远不够的。

《Andy Warhol:时代日记》中对他的评价
Q:沃霍尔美术馆的人怎么理解他?
A:跟安迪·沃霍尔美术馆的策展人沟通的过程中,包括整个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你能很明显感觉到,他们对沃霍尔有一种精神上的崇拜。
这样一个个人的博物馆,在艺术家去世这么多年后,每年还是会推出新的展览计划和研究,去挖掘沃霍尔新的东西。
他的影响力,不单单在于艺术史的地位,他本人的生活方式、他人生一以贯之的行为与思维方式,这是最特别的东西。所以他才会被一代又一代的人视作Icon,才经得起一次又一次对他的回顾、研究,如今潮流等领域也以他为标榜的对象。

安迪·沃霍尔和让-米歇尔·巴斯奎特关系甚密
Q:您怎么看安迪·沃霍尔的创作魅力和个人魅力?
A:他很彻底。
波普艺术的这条线,同时期的一波抽象表现主义的人,像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罗斯科(Mark Rothko),他们的人生轨迹和沃霍尔相比较,看上去是两种极致。
波洛克跟罗斯科他们发现了一种创作方式,在学术、艺术市场上获得了认可和成功,然后就不得已一直以这种方式继续下去。最后,一个酗酒,车祸去世;另一个觉得不想重复自己、很挣扎。他们的代理画廊或者身边的助理,包括整个学术界可能都告诉你“这是你的代表,所以你要这样画下去”。

沃霍尔早期为百货公司绘制的高跟鞋插画

Campbell's Soup Cans (1962)
沃霍尔就很不一样,它最开始给百货商店做橱窗设计、也会做一些平面设计和插画,他似乎完全不介意大家如何看到他做的事情。在沃霍尔1962年的个展上展出了汤罐头、美元等作品,在当时争议很多,但是他却反向接受了这件事,甚至去营销这个事件,继续坚定地走他自己的路。
而在大家接纳他的创作之后,他还在一刻不停地去发掘新的领域。这个人真的是很有趣,很开放,很有吸引力。

六集迷你剧《Andy Warhol:时代日记》 在Netflix平台上推出
Q:时至今日,大家对他的讨论依然热烈,比如netflix今年出的纪录片。沃霍尔的影响力为何能投射到当今?
A:沃霍尔刚好处在现代艺术跟当代艺术的交界时期,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比如说电视文化、消费主义、网红文化等等,我们有很多共鸣,所以每位观众在看到他作品的同时还可以在当下的社会找到很多线索和余波,引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