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搜索:  

 論壇通告:  請不要上傳第三方有版權的照片,請尊重版權,謝謝   轉載新聞請務必注明出處,這些媒體請不要轉,謝謝   批評商家需要注意  
 個人空間: 豬頭看世界 | 格局 | 一襲絳襦落鵬城,疑似玄女下九天 | lxls | 羅蓬特機器人 | 呂洪來的個人空間 | XY | NotmeL8 | 客觀中立而實事求是,唯服理據而杜絕辱罵 | 白龍王許道長 | 顧曉軍 | 湖裡湖塗 | 天涯逐夢 | My AI Tech Channel | Invisible world | 我的退休生活 | 逸言堂 | 真情Z下海 | 大溫房產和地產研究 | 五木森林
 最新求助: 請問誰知道哪裡有賣理發的電動推子?   忽然有個疑問:戰爭時期,加拿大拿PR卡未入籍的永久居民會被強制服兵役嗎?   這個銀條   如何修改會員名?
 論壇轉跳:
     發帖回帖獲取加西鎊, 兌換精彩禮物

論壇首頁 -> 讀書沙龍

2022年魔幻開局,讓人更懂余華:活著,已是最大的幸運 (發表於3年前)



回復主題  圖片幻燈展示  增添帖子到書簽中  給帖子中的發貼者批量贈送獻花或者花籃    |##| -> |=|        發表新主題
閱讀上一個主題 :: 閱讀下一個主題  
作者 正文
maohu
(只看此人)




文章 時間: 2022-3-31 22:57 引用回復
原創:最華人




前幾天,經指揮部確認,東航MU5735航班上132名人員,全部遇難。

● 消息來源:新華社

在罹難者中,有馬上去留學讀書,返鄉辦理簽證的16歲女孩;有說“陪伴是一段感情最本質的東西”的劉先生,准備回到昆明,和妻子相聚;還有去廣州看病,期待愛女頑疾得治的一家三口……

然而,一場意外,讓所有的下一刻都永遠沉潛到了時光的冰層之下。

忽然想起余華在《活著》裡寫下的一句話:

“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以前覺得余華筆下的生活,皆來自一個個悲慘的世界,“魔幻”得像極了黑色的荒誕劇。

● 余華

有人曾統計,余華的前8部短篇小說中,寫死了29個人,而且全部非正常死亡。

當我們走進2022年,也仿佛步入了一條幽暗的隧道:疫情卷土重來,俄烏戰爭爆發,MU5735失事……

當“無常”成為“常態”,當“死亡”也仿佛隨手可觸,我們才發現,余華筆下的“福貴”和“許三觀”每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翻版,而苦難頻仍,也並不只是出現在他虛構的世界裡。

原來,最難的未必是改天換地,而是活著。

1、

一次偶然的機會,余華聽到了美國的一首叫《老黑奴》的民歌。

“快樂童年,如今一去不復返

親愛朋友,都已離開家園

離開塵世到那天上的樂園

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

……”

“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

《活著》橫空出世後,成了余華的代表作。



在小說結尾,腳上沾滿泥土的福貴,一邊走出田地,一邊對老牛說:“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年紀大了,能耕這麼些田也是盡心盡力了。”

書外的我們以為結局會有番外篇,然而最終站在福貴身邊的,除了那頭老牛,再無其他。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像極了每個人孤獨的宿命。

而失去了所有親人的福貴,就這樣一直“活”在《活著》中。

從1992年《活著》問世那天起,福貴就成了“苦難”的化身。

● 電影《活著》中,葛優飾演福貴一角

一直到今天,每有悲劇發生,人們還是會重讀《活著》,以此來尋找人生前行的力量,慰藉千瘡百孔的靈魂。

所以,余華寫“福貴”,並不只是為了寫苦難:

“《活著》裡的福貴經歷了多於常人的苦難,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看,他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都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裡立刻充滿了幸福和快樂。”

福貴將家業斷送,卻終於看見了家珍的愛與守護;他被抓到戰場上,卻能在槍炮聲中幸運地活下來;他埋葬了家珍、有慶、苦根、鳳霞、二喜,也曾擁有過和他們一起相依相扶的時光。

● 電影《活著》劇照

活著很難,但他也體味到了堪慰人生的小確幸。

當生活的一筆一劃實實在在地鐫刻於歲月的年輪上,方知世事多艱,唯有愛與希望才是支撐我們泅渡苦海的船槳。

就像余華在《活著》中寫下的那樣:

“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攻擊,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余華的眼睛始終盯著街上那些有著不尋常經歷的臉,去猜測他或她的不容易,直到他們成為他筆下的主角,在將他們推到絕境的同時,也將希望附著在這些承受了無盡磨難的靈魂上。

當年他提筆寫下《許三觀賣血記》,就是來自於大街上的一個陌生人。

● 電影《許三觀賣血記》劇照

那一天,余華和妻子陳虹去北京王府井,在繁華熱鬧的大街上,忽然看見迎面走來了一個淚流滿面的人。

“到了1995年,有一天中午,陳虹又想起了這件事,我們就聊了起來,猜測是什麼使他如此悲哀,而且是旁若無人的悲哀!這和你一個人躲到衛生間去哭是完全不一樣的。”

猜著猜著,余華的筆下就幻化出了許三觀的一生:他娶妻、熬過饑荒、贖回家當、救回一樂……

● 電影《許三觀賣血記》劇照

當許三觀最後要為自己賣一回血,來換一頓垂涎已久的豬肝吃時,卻被棄之如敝履:

“你都老成這樣了,你身上死血比活血多,沒人會要你的血,只有油漆匠會要你的血……”

這個結局無疑殘酷至極,然而“將我們生活中看似荒誕,其實真實的故事集中寫出來”,卻是余華小說取勝的奧秘所在。

一生賣血十一次的許三觀,當冰冷的針頭扎進他的血管,當一滴滴帶著體溫的熱血匯聚到血袋時,也正是他和家人共度難關之際。

生活要抽幹他的血,可是妻子許玉蘭,一樂、二樂和三樂,就是他要和生活硬扛下去的生命之血。

● 電影《許三觀賣血記》劇照

我還記得許三觀過生日那天,他“親口”給家裡的每個人炒了一盤菜:

先把肥瘦各一半的豬肉切成片,再把肉放到水裡煮熟,晾幹後放到油鍋裡一炸。再放上醬油、五香、黃酒和水,最後用文火慢慢燉,燉上兩個小時,紅燒肉就做好了。

“在時代和個人的種種不幸中,我卻看到了生活的種種幸福。酸甜苦辣是食物的味道,喜怒哀樂是生活的味道。”

這也正像余華人生所經歷的那些五味雜陳。


 
花籃
分享
_________________
宅出風格,宅出水平,宅出安全

——————————————————————————————————
樓主 | 電梯直達
閱讀會員資料 發送站內短信 主題 User photo gallery 禮物  
論壇廣告 請關注北美中文網每周電器促銷,優惠多多!
maohu
(只看此人)




文章 時間: 2022-3-31 22:58 引用回復
2、

余華的小說屬於先鋒文學。
先鋒派的文字帶有一種天然的對傳統的挑戰,誇張、異化,甚至充滿“荒唐走板”的腔調。
而他的成長史似乎也是一個“先鋒派”作家的預演。
● 年輕時的余華
余華從小就調皮,一闖禍就跑得很遠,過了不久,父親來尋,因為怕父親找不到他,他往往以哭聲作為“信號彈”,暗示父親他所在的方向,並為此自鳴得意。
但有時父親分身乏術,無暇顧及他,他就訕訕地溜回去。
由於父母都是醫生,余華的童年是在醫院度過的。


在他們家的對面就是太平間,太平間很小,裡面有一張水泥床。每隔幾個晚上,他就能聽到淒楚悲慟的哭聲。最多的時候,每個晚上可以聽見好幾次。
那些哭聲有的像漫長的序曲,有時會時斷時續,直至最後喑啞下去,融入到那些星子明滅可見的暗夜裡……
那時的夏天溽熱難耐,余華有時午睡醒來,會發現自己流出的汗水能浸出身體的輪廓。
有一次,余華偷偷蹩進了太平間,第一次發現太平間裡極其涼爽,他於是在那張幹淨的水泥床上躺了下去。
● 余華談及自己在太平間睡午覺
他頓時感到一種遍布周身的沁涼蔓延開來,這讓他燥熱的心得到了妥帖的安放。
後來,余華讀到了德國抒情詩人海涅的詩句:
“死亡是涼爽的夜晚。”
仿佛和多年前他躺在太平間冰涼的水泥床上的體驗如出一轍。
但他的“頑劣”不止於此。
有一次,悠閒地在槐樹下乘涼的余華,聽到身為外科醫生的父親給哥哥講自己在手術台上的戰績:最快的一台闌尾手術只用了15分鍾。


後來父親闌尾炎病發那天,為了見證父親的“壯舉”,他和哥哥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讓父親自己給自己做手術。
兄弟倆於是“合謀”去醫院,當他們將手術工具“偷”回來時,“我們希望父親像個英雄那樣給自己動手術,可他卻哭了……他向我們瞪圓了眼睛,罵了一聲:‘畜生。’”
或許是處置不當,父親經歷過這次手術後,身體每況愈下,幾年後,從外科轉到了內科。
而余華自己的闌尾,也在一次裝病中,被父母聯合起來切除了。幾年前在《朗讀者》裡, 他提到了這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他們已經把我的手腳給綁住了,你們能不能讓我下來,我說我現在不疼了。”
但為時已晚。
後來,余華悻悻道:“我們家已經沒有闌尾了。”


但命運對人類是有補償的。
在他即將升入初中時,父親給他和哥哥在縣圖書館辦了一張借書證。
這是余華與文學結緣的開始。
余華對故事性的文字很感興趣。但因為特殊年代的敏感與禁忌,除了魯迅的作品,大部分經典都已被雪藏起來,因而他讀過的書要麼有頭無尾,要麼興味索然。
讀得不盡興的余華,就經常給那些無厘頭的故事附上一個合理的解釋,或者為那些“未完待續”的文字續好一個理想中的結局。
冥冥之中,這便成為了余華走上文學之路的草蛇灰線。

3、

1977年,余華高中畢業,經歷了兩次高考,均落榜,後被分配到了縣醫院當牙醫。
那時很多的鄉鎮醫生大多屬於“赤腳醫生”,沒有接受過什麼正規的專業訓練。
當時已年邁的師父給他演示了兩次,就讓毫無經驗的余華,開始動手給人拔牙了。


初次給人拔牙,余華有些茫然無措,混雜著膽戰心驚的恐懼,但箭在弦上,只能引而發之。
後來,他從最初的戰戰兢兢給別人拔牙,直至“鉗起齒落”,游刃有余,5年裡,他總共拔下了10000顆牙齒。
那些形態各異的牙齒,最後都以腐爛的、猙獰的面貌被扔到了垃圾桶裡,他感覺,也像自己潰敗的人生,被無情遺棄。
這樣的人生,不再是他想要的,甚至是深惡痛絕的,因為“每天看著別人張開的嘴巴,那是世界上最沒有風景的地方。”
那時他很羨慕在文化館裡上班的人,看到他們成天在街上走來走去,優哉游哉,於是,他也萌生了去文化館上班的想法,但當時要想去成文化館,只能寫小說。


所以,他提筆成文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宏願,像“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這樣憂患深重的創作背景更不可能出現在他的生命中,對於當時的余華而言,他只是想改變現狀而已。
1998年,有四個中國作家去意大利參加遠東地區文學論壇,主辦方給出的題目是為什麼寫作。
到了余華發言,他說,“不願意做牙醫,想睡懶覺,想不上班。”


但“曲線救國”之路並不好走。
“當時那個郵遞員,他也不會敲門把信遞給我,每次都把我的退稿從圍牆外面扔進來,只要一聽到‘啪嗒’一聲,我父親就跟我說,退稿來了。
我心理素質不錯,撿回來以後,稍稍失落一下,然後再找一個比它更低一檔的雜志寄。”
創作5年,退稿無數,直至他的小說陸續得以發表。
1987年,余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在《北京文學》上發表。


《北京文學》的副主編李陀看了余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之後,很興奮,並對他做出了高度的評價:
“已經走到了中國當代文學的最前列。”
這位惜才若渴的伯樂對余華說,你的小說寫得很好,我給你推薦到《收獲》去。
被譽為“五十年中國文學的剪影”的《收獲》,是由巴金先生和靳以先生創辦的,在當時的中國文壇極具權威性。
《收獲》在1987年的第五期和第六期連著發表了余華的兩個中篇小說:《四月三日事件》和《一九八六年》。
後來,《收獲》就成了余華發表作品的主戰場。
他的很多小說都是寄過去以後就發表,不需要修改,只有《在細雨中呼喊》是例外。
● 余華朗誦《在細雨中呼喊》
當時余華的責編是巴金先生的女兒李小林,李小林對他說,“這部小說要是別人寫的,我現在簽發,下一期就出來了,因為是你寫的,你就得回去給我改好了。”
余華改完之後,李小林直接拿給旁邊的人說,這個長篇,下一期發頭條頭版。
1991年,余華的首部長篇小說《在細雨中呼喊》一經發表,就成了“先鋒小說”的經典之作。

4、

在余華的小說中,寫的最多的,就是人們談之為之色變的生死故事,因為那是他過往的經歷中最司空見慣的體驗。
在漫長的成長期,他曾目睹了一次次的游行、一次次的批斗大會、還有隨時爆發的街頭群架,在時代大環境之外,他更習慣了醫院走廊裡消毒水的氣味,習慣了病房裡痛苦的呻吟和太平間傳來的號哭之聲,習慣了患者臉上蒼白與無助的神情。
“生活和命運,同情和憐憫,這些貫穿了我所有的小說。”
因此,在《在細雨中呼喊》後,他又創作出了具有強烈現實主義風格的《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
● 余華作品集
其中,《活著》榮獲了意大利文學最高獎——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而《許三觀賣血記》則獲得了美國巴恩斯·諾貝爾新發現圖書獎。
憑借兩部寫盡人世苦難的作品,余華再次震驚了文壇。沉寂已久的文學市場上,也刮起了一股“余華熱”。
1994年,《活著》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獲得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等7個大獎。
● 電影《活著》劇照
但作為一部傳世之作,《活著》的篇幅只有13萬多字,大概是余華寫得最短的長篇,卻成為一根凜然的長刺,扎進了無數讀者的心裡。
在小說裡,余華寫有慶的死,鳳霞的死,苦根的死……寫到家珍的死時,他感覺“胸口的熱氣像是從我指縫裡一點一點漏了出來”。
有人說,“一個人生,真不可能遭遇不斷接踵而來的那麼密集的苦難。陪伴他的親人全死了,最後只剩下他命最硬,余華把這歷程極端化了。”
但很多時候, 極端化的,也許未必是文學,而是生活本身。
到了《許三觀賣血記》裡,“活著”則成了以血續命的救贖。在余華舉重若輕的文字裡,滲透出來的,是濃稠的悲苦和求生的意志。


小說一開始,阿方就告訴許三觀:
“力氣有兩種,一種是從血裡使出來的,還有一種是從肉裡使出來的,血裡的力氣比肉裡的力氣值錢多了。”
在小說高潮處,為救一樂,許三觀蒼涼地說:
“我三個月賣了三次,把身上的力氣賣光了,只剩下熱氣了。前天在林浦賣了兩碗,今天又賣了兩碗,就把剩下的熱氣也賣掉了。”
苦難本身不忍卒睹,但余華意圖展示的,其實是那些掙扎於土裡、泥裡和死亡線上的人們,所傳達出的一種對苦難的隱忍與超越,而這,未嘗不是一個歷經五千年滄桑的民族生生不息的縮影。
這也正如他在自序中申明的初衷:
“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美國《華盛頓郵報》曾如此盛贊這部小說:
“《活著》是不失樸素粗糲的史詩,斗爭和生存的故事,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殘忍與善良的形象。”
莫言曾不無羨慕地說:“他的《活著》已經發行2000萬冊了。要知道,一輩子有一部書如此暢銷,對一個作家來說是很幸運的事。”
但他也很擔憂:“同時也是一種不幸,因為有了這麼暢銷的書,余華的創作動力明顯減退。”

5、

正如莫言所料,有一部《活著》立於群山之巔,余華的超越之旅,舉步維艱。
● 莫言(右)與余華合影
繼輝煌之後,余華沉澱了多年。
千禧年之際,他接受了一次外媒的采訪。當記者提出關於中國時代變化的相關問題時,余華說打算創作一部能夠展現改革前後中國變化的小說。
其實,在此之前,他曾在一位歐洲記者的啟發下,開始寫《兄弟》。但過程並不順利,在寫了大概10萬字時,便擱置了一段時間。在從美國訪問歸來後,他便決定完成這部長篇小說。


然而這部五十萬字的鴻篇巨制發行後,雖於2008年獲得第一屆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但在國內卻引起了巨大爭議。
東方網評,這部小說顯示了余華的魄力與勇氣,這畢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需要作家提供因果的階梯,使得人物命運的發展和轉變扎根於個性和社會的現實土壤中。
《天涯》雜志主編李少君則認為,《兄弟》與余華以往的作品相比,顯得十分復雜和雜亂。
可是余華不止一次表達過,“我最愛的書是《兄弟》。”
七年後,余華的另一部長篇《第七天》問世。


余華通過《第七天》,想打通死亡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的通道,以此來展示時代變遷下,社會現實中至善溫暖和冷酷絕望並存的一面。
暴力拆遷、災禍後有關方面瞞報死亡人數、醫院將死嬰做醫療垃圾處理、冤假錯案、刑訊逼供……當這些奇幻詭譎、充滿著黑色幽默的故事,宛如“浮世繪”般一一呈現出來時,他的小說再一次被批判“像新聞的部分”。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新穎為余華正名:“網友之所以會認為余華在做新聞剪報,是因為余華寫的是我們已經視而不見的日常生活,太真實,觸及了我們這個時代一些我們遠遠沒有講清楚、不願意講的東西。”

這或許就是一個作家的使命感,摒除那些浮華與粉飾,將筆觸夯進現實的土壤,下方或許藏污納垢,或許白骨累累,但只有將其挖掘出來,或許才能讓活著的人清醒地面對真實的世界和自己。
對於一貫寫實的余華而言:“《第七天》是我距離現實最近的一次寫作,以後可能不會有這麼近了,因為我覺得不會再找到這樣既近又遠的方式。”
除了《兄弟》、《第七天》,包括他去年出版的《文城》也引來不少熱議。


但外界對其作品的毀譽參半並沒有沖淡他去看球的興趣,在五棵松吹著空調,看進球的舒爽就像一陣風,吹落了他心中聚攏的幾團烏雲。
倏忽間,它們就不見了。
他仿佛天生就具備一種自我療愈的能力。甚至,有時在傷口尚未結痂之前,他就自動阻遏了這一切的發生。
“天下唯庸人無咎無譽”,想想頓覺釋然。
這幾年,每到諾貝爾文學獎揭獎之時,很多人都為余華感到意難平。
他也經常被問及,如何看待自己是否能拿到諾貝爾文學獎。
余華坦率地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我要是告訴你不想要這個獎顯然是假話,但我說我想要這個獎就變成了笑話,又拿不到。”
我們總以為一個寫盡了人間悲慘的人,臉上應該自有一種苦大仇深的穆然,言談舉止間一派蕭索之氣。
然而余華每次和外界的對話,總能讓人忍俊不禁。
譬如,他談起當年調轉去文化館的情形:
“第一天上班的時候我故意遲到了兩個小時,我就知道這個單位來對了。”


“《活著》這本書,你給打幾分?”
“9.4。”
“剩下的0.6分去哪了?”
“這個你得問問豆瓣。”
有人說,余華將幽默留給了自己,悲傷留給了讀者。
但我想,知“莊重”者,才明白“諧趣”的點在哪裡;也唯有懂得“諧趣”,才通曉,最大的“莊重”未必不是笑著流淚。
因此,人生不需要刻意解構,每個人都可以是悲喜劇大師。
● 余華的家鄉,現在的海鹽縣
我們一次次選擇“出逃”,又一次次被裹挾“入場”。

而當時代的大潮與命運的洪流都可能成為一種吞噬時,每一個輾轉於生活槍彈“攢射”之下的人,都是勇士。
步履趑趄,向死而生。
就像余華說的:“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這大雨傾盆的夜晚,這山花盈野的春天,都是人間。
活著,終於,成為了我們每個人最大的幸運。文/薺麥青青
 
花籃
分享
_________________
宅出風格,宅出水平,宅出安全

——————————————————————————————————
沙發 |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發送站內短信 主題 User photo gallery 禮物  
論壇廣告 溫哥華Lipont Place力邦藝術港:活動場地租賃,拍攝場地租賃!
 
回復主題     |##| -> |=|     論壇首頁 -> 讀書沙龍 所有的時間均為 美國太平洋時間
1頁,共1


注:
  • 以上論壇所有發言僅代表發帖者個人觀點, 並不代表本站觀點或立場, 加西網對此不負任何責任。
  • 投資理財及買房賣房版面的帖子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責任請自負
  • 對二手買賣中的虛假信息,買賣中的糾紛等均與本站無關。
  • 不能在本論壇發表新主題
    不能在本論壇回復主題
    不能在本論壇編輯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論壇刪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論壇發表投票
    不能在這個論壇添加附件
    可以在這個論壇下載文件

    論壇轉跳: 

    maohu, maohu
    潛力帖子 精華帖子 熱門帖子
    完了,加國房東們的災星上台了
    大選後,一些加拿大人想移居美國
    大選完了放毒之二,看卡尼表演
    亞省鬧獨立 拿到公投簽名數
    一切都太晚了,不可逆的去美國化浪潮
    自由黨也算是贏麻了
    醪糟雞蛋
    辛普森殺妻案
    左腳開車。。。
    歐洲的夏天來了!相比氣候垃圾亞洲...
    暑期機票
    90歲高齡醞釀寫回憶錄 楊尚昆嘔心瀝...
    朝鮮新型驅逐艦“崔賢”號進行了多...
    劉廳長和豬大福,小兵老狼老大叔越...
    昨天是地球日
    維達大師,另類收藏,請您欣賞!
    清代福州台伏鈔票
    四川官錢局鈔票
    大漢四川軍政府軍用銀票
    今年新幣發行計劃
    要出一個新的一元
    古董金幣
    mint三月新幣(四月新幣從22樓起)
    1999 mule 25分
    2025 蛇年敲幣活動
    加拿大新總理馬克卡尼
    我在小紅書被罵窮得沒錢給孩子買衣服
    美國2025年AWQ(美國婦女25c)發行計劃
    韓國空難FDR黑匣子缺失最後四分鍾關...
    又見假幣
    皮爾今天在溫哥華 - 藍色wave - 保...
    幾分鍾前,中國強硬反擊,征34+50,...
    曼谷高樓直接倒了
    我說我希望特朗普贏,老公氣得眼睛...
    知乎?加西網上為什麼有老男人喜歡...
    明明有能力統台,大陸為何遲遲不動手?
    貌似ndp稍占上風。。。。。
    今天是感恩節,跟大家道個別,以後...
    咱最後還是投了ndp
    生平第一次被偷車了
    中國會不會武統台灣
    突發:台灣隊戰勝中國隊奧運奪冠,...
    溫哥華房姐出事了
    有在看總統辯論的嗎?
    退休幾年後的感悟

    最新新聞 熱門新聞 熱評新聞
    最後一個劍指中國!美烏礦產協議7關鍵 中俄噩耗
    總理卡尼再次執政 加拿大房市有何變化?
    白宮答美國商會:對小企業的關稅緩解是史上最大減稅
    北京醫界八卦陷入特權爭議 中國國家衛健委調查
    現在的車展 都變成"高仿小米"開會了
    404文:董小姐算是京城婆羅門權貴出身嗎?
    超市惹事!新冰淇淋命名為"自由黨之淚"
    BC省新立法將加速公共和私人項目
    女子在列治文險遭綁架 警尋兩證人
    黃金多頭命懸一線?中國投資人瘋狂拋售
    馬克.卡尼有住房計劃 多久能實施?
    美國運鈔車3袋現金灑落 百人街頭瘋狂搶錢
    想從"泥沼"脫身 馬斯克收到兩個消息
    危險!18億蘋果手機立即關閉這功能
    馬斯克火箭基地將獨立建市 市長是他員工
    巴菲特2025布局:萬億現金流向與全球戰略猜想
    美商人在中國被判處五年監禁 與近25年前的刑案有關
    威廉凱特二度蜜月 馬爾島美景相伴浪漫呆了
    烏克蘭女孩報復房東怒毀普吉島公寓 引發熱議
    法媒關注中國對緬甸的掌控日益加深
    美國明起取消中國小額商品免稅:幾家歡樂幾家愁
    特朗普執政100天後 民調陷入苦苦掙扎
    朝鮮:首座通往俄羅斯的公路橋"意義重大"
    BC男子中彩500萬 把大部分送家人
    溫村慘劇中失去3親人的青少年發聲
    巴基斯坦關閉領空 印度航空將增6億成本 叫苦不迭
    "絕不用海歸派"言論引發輿論熱議 董明珠的"話語稅"?
    趙薇低調出席首映禮 跟陳坤黃渤坐一起不敢吭聲
    中美貿易談判羅生門 美專家:北京更在乎報復美國
    教皇被削掉手指拋入河中 這裡埋葬了很多秘密
    加國最富省鬧獨立 拿到公投簽名數
    加拿大突遭重創!川普新政狠過關稅
    兩個董小姐耍得網友團團轉,讓71歲的董明珠也躺槍
    川普內閣人氣王出爐!前三競爭激烈
    媒體:饒毅為"4+4"站台 他是在洗地嗎?
    黨媒對李嘉誠發出空前嚴厲警告(圖
    飆升63% 這電信公司加國投訴最多
    華裔女富豪放話:已正式對加拿大百年老店出價
    溫村慘劇中失去3親人的青少年發聲
    硬核 她從英倫學霸到加國第一夫人
    "宛如朝鮮" 川普上任百日會議 出現這幕場景
    CNN"打假":特朗普上任100天,100個說謊任務達成
    擴大公交 大溫地稅和公交票都得漲
    熱貼:川普百日維新 只差一事就完美了
    印度人狂歡!破紀錄,22位旁遮普裔當選議員

    更多方式閱讀論壇:

    Android: 加西網
    [下載]

    Android: 溫哥華論壇
    [下載]

    PDA版本: 論壇

    加西網微信

    加西網微博


    Powered by phpBB 2.0.8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723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