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麗婭那期是代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再現了初唐流行風尚的絹衣彩繪木俑。


她穿上唐裝,身形秀美頎長,婀娜多姿;盤雙髻、貼花鈿、畫斜紅,面龐飽滿圓潤,敷粉施朱,從妝發到服裝盡顯初唐女子之美。

同是來自唐朝的故事,第三季中楊紫扮演文成公主的造型一公布也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頗有大唐公主的威儀。

貞觀十五年(641)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一直到高宗永隆元年(680)逝世,這場故事發生在高宗初年,文成公主特別穿了一套來自長安流行的服裝。
“在為楊紫扮演的文成考證設計形象時,我們使用了當時長安最流行的代表性款式——錦褾長袖羅衫、圓領短袖衫、紅黃羅間裙、腰裙、長帔子,長帔子的一段掖入裙腰,也是當時習慣做法。衣料用幾種唐風感強的龜背羅暗花羅,在錦褾、裙腰的部分,特地選用了胡風感的聯珠對鳥紋錦,以及幾款對鹿錦、聯珠花錦,在初唐以及吐蕃墓葬中也都有出土。發型使用雙刀半翻髻,翹頭高台履。”


一般影視劇對於這段參考的都是簪花仕女圖的大袖衫來設計,但簪花仕女圖的背景其實是晚唐五代,距離文成公主生活的時間隔了三個世紀。


而《國家寶藏》對於的大多數角色都要通過“三重論證法”進行考證,再結合當時的文獻、圖像和文物實物綜合推敲制定造型。
張鈞甯那期扮演的角色是17窟北壁的近侍女,所以造型就直接參考了壁畫上的樣式——身著簡潔的黃色圓領袍,頭梳雙髻。


在許多人的認知裡,黃色是皇上的專屬顏色,他人是不能碰的。
但陳詩宇老師特地科普說,在唐代,黃色並不是帝王專用色,而是流外官、庶人通用的袍色,屬於沒有身份限制的平民色,甚至中唐還有“奴及部曲通服黃、白”的制度,壁畫裡也常見穿著黃袍的仆人侍女。

考慮到原壁畫已老舊,整體發黃,如若顏色再深容易和帝王的“赤黃”、“赭黃”相靠,所以才選了當時庶人相對通用、安全的淺鵝黃色。
不難發現,其實不僅是當期的主角,節目中每個人的服飾、造型、裝扮等等皆有考究。


就拿最近的第四季展演季來說⬇️,中央民族樂團在創演作品《踏歌行》的同時也復現了河北博物院館藏國寶彩繪散樂浮雕上的歷史場景。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五音十二律,宮商角徵羽。在服飾、樂器和演奏方式上幾乎都與國寶彩繪散樂浮雕一一對應。她們符合時代特征,也貼合歷史描繪。


所以古裝影視劇們要是按照《國家寶藏》中的妝造標准來卷,想不火都難。

圖片來源
新浪微博 / Bilibili / 百度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