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社區花園2
時間:2021年
坐標:東明路街道
現在,除了兩位聯合創始人魏閩和范浩陽以外,團隊成員約30人,90後、景觀專業海歸背景的年輕人不在少數。陸陸續續,以每年約20個的頻率在上海各區建造社區花園。
從小朋友到中青年人,到退休居民,都能動手在家門口造花園。他們找到的荒地、廢棄地,各不相同,最後花園的呈現樣貌,也都帶著居民各自的獨特個性。你很難說,誰比誰的更美一點。
唯一共同點,花園不是個人所有,一定是開放的,共享給所有人的。

2021社區花園節現場
城市給年輕人的最大善意
2021年4月,上海社區花園系列案例,在“三聯人文城市獎”中被評選為“社區營造獎”。劉悅來的領獎詞很動情:
“疫情當中,當所有公園、劇院等公共空間都關閉的時候,社區花園是開放的……我們改造的都是小的,小小的空間聯結了人和自然,也聯結了人與人……”
在創智農園的每周公共導覽,有從參與者晉升成講解員的志願者;有主動把同事拉到園子裡來一場“自然團建”的白領;還有年輕父母帶著孩子穿過大半個上海趕過來,大人可以感受田園農忙,孩子則在自然空間裡跟新認識的小伙伴一道堆沙砌路。
更多的是大學路附近兩個新老小區的居民,遛狗遛娃的時候,還可以摘幾片薄荷回家。

上海社區花園地圖,可點擊大圖看細節
“一個遠處的大公園,馬上就把人均綠化面積提升——但這樣的數字不是重點。最重要的,還是每個人的家門口。”
劉悅來的團隊有一個小目標,希望在2040年之前在上海能夠建設2040個社區花園,差不多能覆蓋上海70%的社區。

園藝愛好者們的聚會
同時,社區花園正在更多的城市拓展。
在北京,中央美院的侯曉蕾教授帶領學生在胡同裡建微花園。
自上而下,深圳從2019年開始,由城管局牽頭做社區共建花園,每年能做120個,到2021年底就會有240個花園。
成都的社治委(也是全國第一個專門發展社區治理的委員會)正在起草文件,在全市推廣社區花園。
在南寧,劉悅來團隊正在幫當地城市更新部門做老友花園,預計到明年,會有1000個迷你老友花園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老舊小區。
帶我們逛園子的時候,劉悅來會時不時停下來,摘下一片葉子請我們嘗嘗,掏出手機記錄一種叫蘿藦的野生植物,紀念它今年結的第一顆果實。
一轉頭,他已經淹沒在齊人高的草叢中,不忘探出頭來提醒我們,“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一種親自然的基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煥發出來。”
而當下城市裡的街邊綠化,很多就是兩棵冬青樹一種,人也無法進入,人很難享受到城市的饋贈,更“感知不到城市裡自然的脈動”。
在社區花園玩耍的那幾天,我們也的確如劉悅來提醒的那樣,觀察到了雨後蘑菇冒出來,看到各色蜜蜂蝴蝶,撞見喝水的鳥,聽到蛙鳴,甚至看到黃鼬躥過。在長寧區生境花園,還發現了螢火蟲。
“通過社區花園也好,通過公共空間的這種改善也好,尤其是為這個城市做出貢獻的匆忙的年輕人,能夠獲得片刻的安靜,能解壓,感觸到一種非常柔軟的部分,這就是這個城市很大的善意了。”

“一米菜園”體驗
社區花園實戰Tips
2018年底,劉悅來團隊把三年多的社區花園營造經驗和心得,濃縮成一本名為《社區花園實踐手冊》的小書,從認識社區花園入手,手把手教讀者參與營造實踐,還配了很多插圖,接地氣地傳輸專業知識。
以下是我們從劉悅來團隊收集到的一些社區花園實戰精選,特別適合剛剛對花園營造萌發興趣的新手。
花園營造四步驟
最簡單直接的參與,就是從發現社區中的一塊荒地開始。
無論是長期沒有人管的,還是堆滿垃圾的,簡單加以清理改善,撒把種子,做個分苗,相當於從改變一處身邊的小公共空間開始。
如果能保證自己的投入時間和精力,那麼可以規劃出這樣四個步驟:
第一步先選址,確保自己想種的植物適合場地。
第二步,是景觀上的小設計。可作簡單劃分,可食植物區、觀賞花草區、果樹區等。為了保證各個季節的觀賞性,常綠植物要占到40%以上。以及內部要不要有條小路,園子能不能進去,要不要有小欄杆圍一下,需不需要一個小池塘?……
第三步,是營建。這時候就可以發動周邊居民來一起參與了,可以樹一些告示邀請大家。種植可以選擇籽播、移栽;景觀小品也都可以自行制作,既解決成本問題,也更加低碳。
第四步,就是後續養護。考慮到提供專業支持的團隊會很重視設計環節,那樣建造的小花園,物種與空間環境適合,後續不需要太大的養護成本。
在上海推薦/不推薦種植
在上海做社區花園,首選推薦做一個香草類的園子,面積不大也有很多選擇。比如迷迭香,在上海長得就很好,還有鼠尾草、羅勒、薄荷、艾草等。
這些植物大家一方面喜聞樂見,也比較好打理,還可以產出東西來食用。
另外,像小的朝天椒、豌豆、花生、水果番茄、藍莓這些果實類的也蠻受歡迎。還有特別推薦生姜,長出來的苗像竹子,很多人還不太認識,到時候挖出來也蠻好吃。
有兩種情況不推薦的,一是經濟類作物不宜過多。因為社區花園還是屬於公共空間,不是個人自留地,容易在鄰裡間引起“占地為王”的誤解。
還有一些觀賞性強但不適合本地,比如薰衣草,在上海露天環境種植,一般過一年就衰敗了,很難撐到第二季。因為上海太潮濕了,而薰衣草生長適宜的環境,需要溫度更低一點,更幹燥一點。
部分素材由四葉草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