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問題的確是中美可以開展合作的議題。奧巴馬(Barack Obama)和特朗普(Donald Trump)執政時期,中方就曾扮演積極角色,助力塔利班和阿富汗政府的政治和解。從中國外交部公布的內容來看,王毅和布林肯談及阿富汗局勢的同時,也必然會談到中美關系。近期中美就阿富汗、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溝通,對話比對抗好,合作比沖突好。中方將根據美的對華態度考慮如何同美方進行接觸。
也就是說,從中方視角來看,並不排除和美國在阿富汗及氣候變化議題上開展溝通與合作。但前提還是要考慮中美關系發展狀態。
但是,從布林肯的表態來看,在阿富汗問題上,他暫時不願意尋求中國的合作,畢竟他在國會面臨的質詢壓力也很大。如果拜登政府在阿富汗問題上和中國開展協調合作,很容易被國會抓住把柄,甚至被共和黨認為民主黨政府對華示軟,不但丟失了阿富汗,而且讓中國在阿富汗問題上擁有更多話語權。
在此基礎上分析,拜登政府半年來主張的對抗、競爭與合作的對華路線,沒有任何進展。拜登政府無法真正找准“可以合作”的領域,或者說北京根本不給拜登這個機會。而且,拜登政府的對華對抗與競爭的元素大多是繼承了特朗普和右翼的主張。
特朗普右翼勢力執政後期,對中美關系缺乏管控,雙邊關系遭遇自由落體式的傷害。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最大的不同就是注重管控中美關系。按照白宮和國務院的說法,就是“負責任地管控”(responsibly management)中美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