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拯救别人的精神,有多么伟大和崇高。
最后,是《中国医生》并未止于讲医生,而是刻画了疫情期间中国人民的群像,甚至国家的形象。
最开始总有人提问:《中国医生》为什么不叫《中国医护》,是刻意回避护士吗?
当然不是,因为在平民大众的眼里,医院里穿着白大褂救死扶伤的,统称“医生”。
而《中国医生》也并没有将焦点仅仅交给医护人员,而是拓展到了各行各业的所有人。
这样,会让它的主题显得过于“宏大”。但没有这种宏大,却又很难体现出武汉抗疫在整个中国抗疫进程中的地位。
所以,《中国医生》必须做到宏大,还需要以小见大。
欧豪饰演的外卖小哥,是这种宏大的缺口。
个人方面来说,他违背对妻子的承诺,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送外卖,不但是为了让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吃上饭喝上奶粉,更是为了给自己即将出生的女儿攒奶粉钱。
从大的方面来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外卖小哥存在,出行不便的市民们,才有了各种生活必需品。可以说,是这种平凡人,拯救了同样的平凡人。是底层之间的互救,促成了社会的稳定,让前线的医生没有后顾之忧。
他跟很多人一样,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被感染,但最终还是因为一个无症状感染者住进了方舱。
当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镜头因为欧豪出现在电影里,那一刻作为观众会自觉燃起一股民族自豪感。
而方舱医院一派“广场歌舞升平”的景象,又跟金银潭医院的紧张形成对照。
这对展现抗疫成果,是很有积极作用的。
另一方面,张子枫饰演的张小枫则恰恰相反。
她的父母都因为新冠肺炎在金银潭医院去世。尤其是他的爸爸老张,最后核酸都显示阴性了,却因为并发症心梗死亡。
那句“没有了爸爸妈妈该怎么办”,是本片最大的泪崩点。
除了张子枫与年龄不相称的稳健表演,从这个小女孩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在《中国医生》眼里,“死亡率”并不是冷冰冰的数字。
那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一个个消失的生命。这是疫情中医院、医生和国家难得的,对生命的敬畏。
回头看看美国,看看印度,看看那些日增上万病例医疗系统却濒临崩溃的国家,梅婷的那句“国家可以把家底都拿出来”,就让主题瞬间宏大起来。
而周也饰演的孕妇,以及最后小生命在新冠肺炎中的诞生,则颇具传承和重新开始的意味。
这个小婴儿的小脸,甚至比武汉樱花开放还美。
有生命逝去,就有新生命到来,中国医护人员们拼了命,为的不就是让生命得以在安全的环境中国出生、成长、壮大、延续吗?
如果硬是要让我给《中国医生》打个分,我打不出来。
因为这部电影承载了太多情感,包含了太多情绪,也有太多电影范畴之外的因素难以考虑在内。
但于我而言,我是希望它能票房大卖的。因为冷冷清清的暑期档需要一部几十亿爆款去去晦气提提精神。
而《中国医生》,看起来就是最合适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