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面部折叠度较低的阔面型也需慎重,“精灵耳”会使脸型更短圆,容易有肥头大耳之感。大S、曾宝仪本身的招风耳即是例子。其三,骨骼原因造成的脸大,想要靠“精灵耳”缓解是混淆了主要矛盾,这时选择做轮廓才是正解。
▲短圆廓形
“精灵耳”本质上是利用耳朵作为参照物,通过对其宽窄、高低位置的调整来达到显脸小等视觉效果。但它不能改变人脸真实的骨骼、轮廓与比例,性价比也并不高。人脸吸引力还是得看比例与五官,耳朵加十分或许也不如割一对双眼皮,更多时候是“自我安慰”心理补偿。与前两年流行的鼻基底、眉弓是一个道理。
生活中自拍时的镜头焦距问题、大众媒介推动的容貌焦虑都会迷惑自我判断:或许你根本不是贴面耳。但对于贴面耳严重,且深受其扰者,当然可以选择矫正,毕竟,这是医心而非医“病”(瑕疵)了。
如何0成本拥有“精灵耳”?
目前贴面耳矫正材料主要有自体软骨(脂肪、玻尿酸、肋软骨)、异体组织(硅胶、膨体、异体肋骨、人工骨等)。每种耳支架材料都各有利弊,吸收率、支撑性、稳定性、皮肤张力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经济成本也是重要一点。如玻尿酸填充“精灵耳”,所需量在10支以上,且只能维持1年左右,相对不划算。
▲图源网络
那么有没有无痛、0成本的方法能即刻拥有“精灵耳”呢?想要从贴面耳变成”精灵耳“,无非是把向下垂、向后凹的耳廓向上、外提拉。氧叔这里总结了几种“平替”措施。
第一种,直接从散下来的头发分两缕,固定到两侧耳后,夹在耳廓与颅侧壁之间,颅耳角自然增大。发量不够的话,可以借助各种发饰撑起来,如小抓夹、发带、发圈,直接卡在耳后头发区域,正面耳朵自然“支棱”起来。
▲发饰
第二种,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如胶布,将其粘贴在耳后,起到隔开、支撑作用。相对第一种麻烦,但优点是隐形,工具方便易得低成本,可行性强。硬质的胶布自带支撑力,软质的则需要再多一层固定,比如一些网友用的牙签、棉棒等。
▲图源小红书博主一颗希、nino
第三种,调整视觉中心。可以借助耳饰如耳骨钉、耳骨夹,来加强耳朵存在感。同时耳骨夹附着于外耳廓上,本身即已成为耳朵的一部分,因此选择一些样式繁复的款式自然对耳型有修饰、放大作用。
▲耳饰
比如Via Phrase的“精灵耳饰”(左一)、“精灵耳”道具等。流量小生王一博cos的“精灵王子”、娜扎在《青丘狐传说》中都用过“精灵耳”道具,不过仿真度相对低了点,适用场景有限。想要一过“精灵耳”瘾的倒是可以尝试一下。
▲“精灵耳”道具
总的来说,“精灵耳”在目前还算是小众类医美项目。在审美多元化、审美包容成为共识的今天,“精灵耳”进入大众视野势必会招致误解、排斥。但我们所需要做的不应是去污名化它,而是要警惕其背后的“颜值经济”陷阱。同时你也拥有在了解其原理、风险与收益后,理性选择、理性对待自己身体的权利。